江西省某医院分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江西省某医院分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
江西省某医院
建设地址
江西省
占地规模及建筑面积
本项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投资总额
项目总投资19723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资金医院自筹13123万元,银行贷款6600万元。
建设内容
参照卫生部、建设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以及中医骨科医疗要求,本次建设新征土地150亩,建设急诊、门诊、住院、医技、保障、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
二、研究项目主要结论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研究范围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范围
第二章 项目承建公司简介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性分析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一、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扩大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的提高,现有医疗机构的布局、结构资源利用等,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外医疗机构的变迁模式和我国医疗机构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医疗机构格局必将被打破,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兴起、我国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加入wto,将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外医疗服务市场。一方面为加强我国医疗行业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手段,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带来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必然对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形成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造成巨大的冲击。
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外涌入的有规模、有实力的医院,依靠资金雄厚、设备先进、规模经济、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争夺病源,尤其是争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传统的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卫生机构主要按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实行多部门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职工医疗保障制定改革的发展,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需求。同时,传统公立医院因规模不经济,经营模式落后,体制改革步履缓慢,缺乏相应的机制等因素,在我国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
二、人们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经济的多元化、观念的多元化,导致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对大多数工薪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人群而言,他们目前的需要是医疗的基本服务,保持身体的健康;而部分高收入阶层,除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外,更关注生命的质量,愿意在养生保健方面投资,希望享受舒适、快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医疗消费支付能力的提高,医疗服务的多层次性日趋凸显和丰富,与此相适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有利于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医疗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医院,满足现实需求,发现潜在需求,预测未来需求,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江西省某医院建设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性分析
江西省某医院现在某市某东路占地面积5亩,设有100张病床。由于院区面积小,所以医疗环境十分拥挤,连病房楼的走廊、库房、消毒间等场地都被挤占,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和医疗服务水平。省内外许多病人慕名而来,但由于病房条件差而不愿在医院治疗或只住几天就转院,医院的名誉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现有病房楼中没有大型医疗设备预留用房,新进的ct、核磁共振等设备挤占了放射科的仓库和维修用房,高压氧舱安装在原动物养殖房内,还有许多新型医疗设备无法引进。由于地域所限,医院的人才流失严重,医院部分技术人员也不安心在医院工作,医院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广揽人才,但由于院址和医院条件不理想而成效不大。由于交通不甚方便,流动人口少,经济欠发达,致使某博爱医院发展受限,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学术交流减少,严重影响医院学术地位的提高、专家名医的培养和医院品牌的进一步塑造。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医院的发展,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在某市新区新建某博爱医院,某是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在某建立医院,对于医院进一步发挥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的作用,立足某市、辐射全国、促进集团化建设,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都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建设江西省某医院对促进某市乃至江西省医疗卫生保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四章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是1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3.0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539.3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152.83亿元,增长12.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1236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48.9:31.8变化为17.5:52.6:29.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7%,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805.21亿元,增长16.8%;县的消费品零售额657.42亿元,增长12.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5.80亿元,增长11.0%。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汽车、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95.0%、139.9%、28.7%和57.8%。数码相机、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轿车等反映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商品销售量分别增长201.1%、56.8%、34.1%和 79.5%。
2013年,某市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2317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13.9%。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50.2∶45.1调整为4.4∶52.9∶42.7。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完成增加值875亿元,增长22.0%;占生产总值的5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增强,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9.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八大类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5%,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5.3%,居住上涨7.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3.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0.2%。
某市周边的城市群2013年经济发展也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第二节 全国卫生资源情况
一、卫生机构总数增加
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6.0万个,其中:医院2.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万个,其他机构0.2万个。与2012年6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38个,其中:医院增加13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874个(主要原因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合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477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414个,民营医院10480个。与2012年6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54个,民营医院增加1383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5.6万个,诊所(医务室)18.2 万个。与2012年6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减少。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236个(另有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9个其他行政部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与2012年6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加1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增加216个。
图表 1:全国卫生医疗结构个数
二、医院床位增加,卫生院床位减少
201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8.2万张,其中:医院457.9万张(占7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0万张(占21.8%)。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5.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1.7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2.6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4.24张增加到2013年4.55张。
图表 2: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数及增长速度
图表 3: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数
三、卫生员人数
2013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7.4%)。2013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721.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1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6.0万人,管理人员42.1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1.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生14.6万人),注册护士278.3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3.5万人(增长8.0%)。
图表 4: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
2013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537.1万人(占5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1.4万人(占35.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6万人(占8.4%)。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均有所增加
图表 5:2013年全国卫生人员数
四、门诊和住院量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3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4次。
2013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亿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2.5亿人次(占3.4%)。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0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1亿人次。
2013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
2013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6.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8%,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
图表 6:2013年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第三节 市场需求分析
一、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状况
根据对全省及某市周边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不合理,全省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拥有量普遍偏低,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水平,医疗供给相对不足。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四节 市场前景分析
一、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增长
据统计,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增长9.8%,财产性收入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增长10.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2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5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
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正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医疗保健意识也随之加强,在各项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医疗制度改革和药品价格的调整更加促使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城镇居民对自身健康倍加重视,滋补保健品、健身器具的需求明显增加。
二、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医疗保健的影响
第五章 项目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一节 项目建设内容介绍
第二节 项目规模介绍
第六章 项目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七章 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
第八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十一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十二章 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四章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估算依据
第三节 编制说明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16273.61万元,具体详见附表《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二、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9723万元,其中:固定投资16273.6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49.39万元。
三、流动资金估算
经估算,该项目正常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为3449.39万元。
第五节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723万元,其中申请金融机构贷款11000万元,其余8723万元由建设单位自行出资解决。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第二节 营业收入和税金测算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1、成本费用估算的依据及说明
1、主要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到工厂入库价(按含税价计)。
2、工资福利费按1.2万元/人/年计取。
3、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6%计取。
4、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房屋建筑物按20年,机器设备按10年,残值率均为5%。
2、年总成本费用
项目平均年总成本费用为9803万元,年均固定成本3284万元,年均可变成本6519万元,年均经营成本8908万元。
第四节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十七章 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一节 风险分析说明
第二节 政策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三节 技术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四节 市场竞争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五节 不可抗力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十八章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江西省某医院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平均成本,为来自当地及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医,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建成后要加强医院的各项管理,探索和完善医院质量评估和医院规章制度、技术质量标准等。在工作中严格按标准程序办事,强化医院整体功能,达到医院的整体功能与系统层次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并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医院建立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保持医院内外信息的畅通。
我们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新址的选择和规划方案的设计论证,早日开工,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江西省某医院分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