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黑龙江省1000吨电解铜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性质:新建
政策背景:
我国是一个铜紧缺国,每年铜需要量约100万吨,缺口部分尚需进口,虽然我国铜总储量不少,但能经济地利用传统选冶工艺处理的铜矿越来越少,过去一直未被开发利用的难选氧化铜矿和低品位铜矿的开发,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进展。黑龙江省每年消耗铜金属量约2.5万吨,目前年产量约0.3万吨,自给率很低。日前,国内外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这种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的生产新流程,具有投资省和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越性。项目所在铜矿采用这种新工艺开发矿山,是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开采矿区原置中不影响今后开采原生铜矿的设计布局,这是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设计内容和要求。企业规模按1000吨电解铜设计,故采矿和浸出-萃取-电积的生产能力均按年产电解铜1000吨计。
土地利用:
项目总用地面积30亩,基建期间按满足年产26万吨矿石两级矿量的要求进行剥离,经计算,基建剥离量为4.7万m,其中剥离土岩3万m,副产矿石1.7万m。目前,项目用地不涉及征地拆迁事项,无需考虑拆迁补偿方案。根据发展规划,本项目选址位于此地,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盘活闲置资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该土地的建设利用合法合理。
经济影响: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工程投资估算额为2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685.93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819.6万元;其它费用494.47万元。本项目技术指标符合要求,项目实现利润:415万元/年;投资利润率:11.75%;投资利税率:23.11%;基建贷款偿还期5.89年;税前全部投资回收期:6.42年;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8.2%;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6.46年;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5.75%,项目清偿能力强,风险不大。通过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工艺设备先进适用。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水平,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财务上也是可行的。
社会影响:
1、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税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环境,支持地方建设。项目投产后,每年国家及地方收取的税金为155万元。
2、促进社会就业。项目建立后,需要引进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才,以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经营与健康发展。这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就业,解决部分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黑龙江省1000吨电解铜项目申请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