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湖北省某生物传感器技术综合实验室项目建议书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地点:湖北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传感器技术、通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中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工程是信息获取与交换的核心,被列为近十年来世界现代电子技术的首位,它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和先导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社会要求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项目定位:
本项目在新世纪对于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这种形势,我们本着重基础、重应用、重设计、重创新的方针,将实验室的建设同理论教学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学会应用的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适应科研和生产工作。
服务内容:(如工业项目,写建设方案)
本项目的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改造生物材料开发与功能薄膜制备实验室,完善生物材料与功能薄膜性能测试实验室,加强生物传感器制备技术实验室。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建立生物传感器相关工艺以及性能测试综合研究室,新建生物传感器设计与仿真技术实验室。
市场分析:
某民族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本科生1900人,研究生100人,计划“十一五”末期发展到本科生3000人,研究生200人。为此,我们提出必须改造和新建传感器技术综合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先进的实验手段,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目的,确保我院高标准的办学质量,从而使学院在激烈的高校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质量,迫切需要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技术含量,建设一个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开放性、教学和实验同步性等特色的、具有超前水平的高效应用综合实验室。
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该项目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认为:该项目材料翔实、经费预算合理、立项科学可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使我校生物传感器技术综合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满足现在及未来一定时间内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能大大提高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使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科研条件有较大改善;可使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湖北省某生物传感器技术综合实验室项目建议书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