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安徽省超微细重钙粉体功能新材料开发项目建议书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地点:安徽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县对方解石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盛行于90年代。但由于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出售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安全状况差等;普遍存在着大矿小开、小矿乱开、一矿多开等浪费资源的现象。由于产品的粗放型档次低,适用领域受到局限,产量和价格的局限性很大,致使些小型个体加工户处于倒闭状态。本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大,依托国内地质大专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规范科学、软技术是国家发明专利,引进外国先进的超细设备。研发生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高效率、无污染、系列化、功能化的重钙系列化产品,有利于变矿产资源型为资源效益型,有助于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附加值。
项目定位:
该项目将依托中国地质大专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规范科学、软技术是国家发明专利,引进外国先进的超细设备。研发生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高效率、无污染、系列化、功能化的重钙系列化产品。
建设方案:
市场分析:
碳酸钙产品作为多用途的填充剂和添加剂,一直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碳酸钙的年生产能力已达 600 万吨,实际生产450万吨,消费700万吨。欧洲市场 90%以上的碳酸钙是用于造纸的纳米或微米级碳酸钙,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和塑料等行业。除日本市场外,美国和欧洲该产品的需求以年均约 5%的速度增长。
2006年国内超细重质碳酸钙的总需求量达到68万吨,较2000年增长106%;2010年国内超细重质碳酸钙的需求量达到105万吨,较2000年增长54.4%,而同期重质碳酸钙微粉需求量的增长小于4%。
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度平均销售收入45500万元,利润总额5426万元,实现增值税、城建及教育附加2958万元,所得税1357万元。
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项目盈利能力较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全部投资,项目从财务指标上看是可行的。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运营,增加当地的供电负荷及汽油、柴油的用量,车辆的维修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解决,项目用水量大,加大了水设施的负荷,其他方面基本不占用周边的基础设施,但该项目的实施会有效拉动服务行业的消费,,同时还可安排200人就业。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安徽省超微细重钙粉体功能新材料开发项目建议书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