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北京市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北京投资近30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中,北京采取“政府推动、系统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方式,把任务分解到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求限时完成,并大力引导个人或法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2011年,县直15个部门共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2万平方米,其做法市相关部门予以推广。
同时,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北京结合2012年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抓好政务服务、优化建设环境,将标准厂房建设纳入县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并实行审批代办制、预审开工制和提前介入制,由县商务部门、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全程代办,其他相关部门约时、定时集中审批;经相关部门预审后,可以边施工、边审批、边完善手续。
建设方案:
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规划用地52.35亩,建筑面积21042.75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厂房、污水处理、杂货间、水泵房、办公楼、研发中心、职工宿舍等。
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标准化厂房建成后,将极大拓展了工业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工业区的功能和作用,强力推进工业区的发展,将会使企业在工业区内集聚成群,形成群体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通过产业链条的拉长、地方税收的增加、土地的增值、创造就业机会等,有效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社会效益:标准厂房是由经济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配套齐全、企业可直接入驻、并由投资者对外经营的工业用房。标准厂房具有集约化、经济性及灵活性等优点,是一种既能集约利用土地,又能促进加快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满足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而提供的孵化场地。
近几年,建造、出租和销售标准厂房的工业地产模式得以发展,并形成了许多大规模的标准厂房工业区。因此,通过加快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产业的集聚。
因此,本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及其附属设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模式,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北京市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