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北京市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性质:新建
政策背景:
2011年10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规划中指出: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向新城集中,进一步促进产业空间与功能耦合,最终形成“三级载体支撑、四区一带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
1、战略布局。打造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南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区、东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发展带,形成“四区、一带”产业功能区布局格局。
2、空间载体。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构建以国家级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市级开发区与新兴重点产业基地、镇村产业基地三级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形成功能协同有序的空间承载体系。
3、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凸显,国家级产业园区、市级经济开发区、新兴重点产业基地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
行业准入:
标准化厂房的“标准”与行业性质有关,因为各个行业的标准化厂房的用途、结构、设备和资金等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厂房。而相同的行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这种“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标准。
经济影响:
标准化厂房建成后,将极大拓展了工业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工业区的功能和作用,强力推进工业区的发展,将会使企业在工业区内集聚成群,形成群体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通过产业链条的拉长、地方税收的增加、土地的增值、创造就业机会等,有效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社会影响:
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的建成将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有利于生产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可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北京市标准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