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青海省某公司年处理30万吨有色金属选矿厂项目建议书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地点:青海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当地的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规划内容,“十一五”时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建设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黄金时期。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经之路。
为了实现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规划的目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定位: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的东中西互动互补互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在西北地区随着冶炼企业的扩能,对铅锌金属的需求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市场处于需大于供的局面。
建设方案: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90亩),建筑面积24514平方米,采用浮选法工艺技术,年处理原矿10万吨。
市场分析:
中国铜、铅、锌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相当规模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个铜资源短缺的国家,精炼铜的原料自率只有40%,每年均需进口大量的铜精矿。铜的进口构成中原料进口占的比重较大,电解铜的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半成品(铜杆、铜管等)的进口增长幅度。出口则相反,铜的出口量很少,且主要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随着出口关税的逐步降低,近年来铜的出口量较九十年代初中期有一定增加。
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生产开始至达产年每年销售收入可达11344.1万元;利税总额每年可达1788.27万元。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7.59%;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2.69%。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增加就业人员320人,就业人员年收入增加886.05万元。随着人员收入的增加,会将拉动局部各项消费的增加,使局部地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该项目的实施,由于就业岗位的增加,扩大了就业面和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再就业的压力,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青海省某公司年处理30万吨有色金属选矿厂项目建议书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