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
建设地址:
占地规模及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4768.2㎡,建筑面积20484.59㎡
项目投资总额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其中4500万元为企业自筹解决,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
项目建设周期:1年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由3栋主体组成,分别为a组团1号楼,建筑面积为13136.47㎡;b组团1号楼,建筑面积3988.56㎡;b组团2号楼,建筑面积3359.56㎡。
二、研究项目主要结论
从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税后59.41%、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97年(含建设期)、投资利润率39.25%、投资利税率13.63%,四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优于行业基准值;从敏感性分析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从财务角度评价,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支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政策》;
3、《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
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5、《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研究范围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产品市场分析预测、建设方案、建设规模、环保、节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等内容。
第二章 项目承建公司简介
第一节 项目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优势情况分析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产业因其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等特点,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进步的的引领带动作用,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已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鉴于电子产业的基础性关键作用,政府利用政策、税收、基金、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电子产业的发展及基地的建设。
二、市场背景
三、企业背景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政策必要性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发展电子产业成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市场必要性
三、企业发展必要性
第四章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项目产品市场规模
一、市场需求现状
二、市场需求预测
第二节 项目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项目周边配套分析
二、目标消费人群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承建单位
二、项目位置
三、土地及楼体情况
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
一、项目建筑规模及面积分布情况
二、项目建设总体规模
三、单体建筑面积表
四、具体建筑概况
第六章 项目选址条件分析
第一节 厂址选择原则
第二节 建设条件分析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条件
四、项目所在地发展概况
第三节 总结
第七章 建设方案设计
第一节 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建设场地
三、主要建设内容
四、交通
五、绿化
第二节 辅助公用工程及设施
一、供电
二、供水
三、通风与空调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一节 设计依据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
二、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设计中,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使本项目的各项指标达到环保方面的有关要求。
第三节 绿化设计
项目承建公司历来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为减轻污染,美化环境,本工程在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也加强绿化设计,以借助绿地的合理布局,起到净化空气、吸尘、减噪、保护环境的作用。
第四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公司一贯注重企业的社会公民形象,将环境保护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贯彻执行,并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降低在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达到了降低企业成本、节约能源的目标,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并进。
本项目新建厂房,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小。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项目区所在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确保拟建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保证拟建项目地的声环境接近或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iii类区域标准。
污染物发生与排放量较少,分析预测表明项目营运后不会对区域现状造成明显影响,能维持区域环境质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如能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在此前提下,该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第九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该项目的设计、建造和实施主要遵循以下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综述
第三节 节能措施
一、节能监测
二、用电设备选型
第四节 其他节能措施
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建设方将成立专门的节能控制部门,部门领导由公司领导担任,部门成员由各专业人员组成,在项目立项阶段委托咨询公司编制节能专篇,先期控制项目总能耗指标;在设计阶段按照节能专篇中总能耗指标进行设计;施工阶段对节能措施,施工工艺等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建筑达到预期节能效果。
第十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一节 设计依据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jbz2-200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7、《工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9、《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8-88;
1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
第二节 安全教育
项目建设涉及较多机械设备,职工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设质量和设备寿命,也决定着生产的安全。必须对职工进行严格的劳动安全培训,包括学习有关国家和地方安全法规,了解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事项等。
第三节 劳动安全制度
本工程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程设计中,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分别采取可行、可靠的防范措施,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一、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二、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承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目标奖惩办法》、《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对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
在生产各环节加大安全生产的硬件投入,采用先进安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场所的安全性。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五节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间影响劳动安全卫生的因素主要为设备搬运、安装调试期间。本工程在建设期间,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搬运、安装调试。
二、项目运营期
第六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消防说明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一节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
第二节 与项目相匹配的各项管理能力分析
第三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公司用人原则
1、公司员工的雇用、解雇、辞职、劳动纪律等事宜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办理。
2、公司所需雇用的员工,由公司自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员工的工资待遇,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并在劳动合同中具体规定。
4、生产员工由技术工程师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培训。
5、管理人员具备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外,与生产工人同时接受技术工程师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专业培训。
高层管理人员均属本科以上,且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二十多年的实际经验及专业人员。
6、招聘有长期、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技术人员。
二、劳动定员
三、人员培训计划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施工组织措施
二、项目总体开发进度安排
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三节 项目招投标
一、项目招标目的
二、招标原则及招投标方案
第十三章 项目总投资额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估算依据
第三节 编制说明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建设投资估算
二、流动资金估算
三、总投资估算
第五节 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一、遵循的有关法规
二、基础数据和说明
第二节 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第四节 利润测算
第五节 财务效益分析
第六节 项目不确定分析
一、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七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 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第一节 政策性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二节 市场竞争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三节 人力资源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十六章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江西省某公司石墨烯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