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二、拟建设地点
三、项目单位
四、项目内容
项目规划用地50亩,建设周期为一年,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膜车间、系统集成车间、原料库、污水处理站、物流区、办公楼、职工宿舍、餐厅及活动室及道路、绿化等其他辅助建设。
五、项目性质
六、项目产品规模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含流动资金)96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65.82万元;设备购置费3048万元;安装工程费243.84万元;工程其它费用合计803.26万元;工程预备费393.04万元,流动资金1346.04万元。
八、建设周期
第二节 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依据
第三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96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1年。经测算,该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30.13%,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7.04%,资本金净利润率为18.93%。投资回收期(税前)为4.37年,投资回收期(税后)为4.53年,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二、社会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第一节 政策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一、工业高速发展
二、建设投资高速增长
三、国民收入快速增长
第三节 市场环境
第四节 社会环境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一、水污染严重,水处理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20世纪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速发展,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人口急剧膨胀,导致用水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巨大的用水需求又产生了大量污水排放,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水是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组成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要素,是任何其他物质所无法替代的,由此看出,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所承载的意义至关重要。
我国水污染治理已进入了全面推进和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崭新时期,但相比发达国家,现有治理水平还较低,污水处理的速度还滞后于污染的速度,发展任务任重道远。
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向好
三、膜技术发展迅速,膜产品应用不断增加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的建设是扩大公司业务规模,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12年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给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13个领域的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工业节能减排要求和居民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部件,膜以及膜组件市场总量正在迎来快速扩张。
三、项目的建设是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四、项目的建设是提升产品技术和品质,适应公司长远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项目生产的分离膜为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的上游产品,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十四条“机械”第58款“污水防治技术设备”的相关规定,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项目具有良好的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项目公司自身优势
四、公司客户关系稳定
五、公司在水处理技术应用上有丰富经验
第四章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一、我国滤膜市场分析
膜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性能膜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我国膜材料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造就一批膜材料领域的高素质研发和产业化团队,重点膜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30%以上。”目前中国膜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膜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2年的400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膜产业有望突破1000亿元。可以预见,中国膜产业将迎来产值大幅增加的黄金十年,并将带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
但是,我国膜材料的开发起步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严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国膜产业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被上千个企业分割,产值过亿的规模企业很少;应用层次偏低,应用领域偏窄。我国膜技术产业亟须科学整合,提高发展质量。
图表 15:我国膜企业地理分布
二、我国膜法水资源市场分析
第二节 项目产品应用市场分析
一、我国废水污染现状分析
二、污水排放总量分析
三、废水排放主要地区分析
四、工业废水排放主要行业分析
五、我国污水治理分析
要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对策措施有:
1、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第三节 我国超滤膜技术市场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国内超滤膜市场发展分析
二、超滤膜市场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区位条件
第一节 项目选址要求
一、生产要素分析
二、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
第二节 项目区位条件
一、自然资源
二、区位交通
三、基础设施
四、经济条件
第三节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第六章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第一节 项目生产技术选择的依据
一、项目技术工艺流程
二、行业技术标准
三、项目核心关键技术说明
四、工艺及核心技术
五、项目技术工艺先进性说明
第二节 项目产品及设备方案
一、产品方案
二、设备方案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料动力方案
一、原材料
二、燃料及动力
第七章 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
第一节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二、项目建设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二节 总图布置
一、项目规划构思
二、总平面布置原则
三、设计依据与规范
四、道路交通组织
五、竖向布置
第三节 土建工程
一、设计原则
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三、施工能力
四、建筑设计
五、工程抗震
第四节 公辅工程
一、设计依据
二、电力
三、给排水
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执行标准及排放标准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
二、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九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一节 设计依据
第二节 劳动保护
一、项目建设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
二、运营过程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三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建筑
三、给水消防
四、电气消防
五、暖通、空调消防
第四节 防范措施
一、主要技术措施
二、主要管理措施
第十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
一、节电
二、节水
三、建筑节能
四、能源管理
第三节 项目能耗分析
一、主要能源消耗种类及消耗数量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第十一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第一节 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施工组织措施
二、项目实施进度
第二节 工程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形式
二、资质要求
三、招标信息发布
四、招投标工作组织
五、招标方式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二、项目实施管理
三、资金与信息管理
第二节 项目建设后期及建成后运行管理
一、项目的后期管理
二、项目建成后管理
第三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公司用人原则
二、劳动定员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三节 投资估算
一、建设投资估算
二、不可预见费用
三、无形资产(土地购置费用)
四、递延资产
五、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六、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含流动资金)96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65.82万元;设备购置费3048万元;安装工程费243.84万元;工程其它费用合计803.26万元;工程预备费393.04万元,流动资金1346.04万元。
第四节 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财务效益、经济评价
第一节 财务评价
一、评价依据
二、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三、成本费用测算
四、利润测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指标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二、财务净现值fnpv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四、总投资收益率(roi)
五、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第三节 项目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二、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一节 项目实施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互适性分析
第三节 社会风险分析
第四节 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建议
第一节 项目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防范
一、运作风险及防范
二、工程风险及防范
第二节 项目本身潜在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四、技术风险
五、不可抗力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十七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律,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项目运营后可解决80人的就业问题,年均利税总额可达3878.89万元,对促进当地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有积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良好。
2、经济效益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96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1年。经测算,该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30.13%,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7.04%,资本金净利润率为18.93%。投资回收期(税前)为4.37年,投资回收期(税后)为4.53年,低于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好。
综上,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前国内外利用产业背景较好,我国发展超滤膜生产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前景可观,市场潜力较大。投资该产业面对较强的市场可行性、经济收益可行性,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新兴超滤膜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可有效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促进我国低碳环保业及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因此,本项目无论是从市场、社会效益还是说建设条件上来说,都是可行合理的,建设条件充分。
第二节 建议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山东省某公司膜材料、膜组件等新材料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