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仓储笼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1.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金额为9140.23万元,流动资金为859.77万元,资金来源为全部公司自筹。
1.1.5 项目建设地址:
1.1.6 建设主要建设目标:
本项目计划建设年产3.6万吨现代化可折叠式仓储笼,预计总占地面积26666㎡(约合40亩)亩,主要建设内容为:
(1)建设生产厂房、仓库、办公楼及相关辅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8650㎡
(2)本项目一期购置相关设备178台/套。
……
1.1.7 建设年限:
1.1.8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达产年平均营业收入25200.00万元,达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17237.56万元,达产年平均利润总额7763.20万元,达产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1940.80万元,达产年平均净利润为5822.40万元,达产年平均增值税1992.40万元。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77.63%;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66.26%(所得税前)和50.44%(所得税后),高于行业测定的基准值。
项目财务净现值为31530.83万元(所得税前)和21399.50万元(所得税后);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58.22%;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pt)为税前1.73年,税后2.16年(不含建设期)。
生存能力分析显示本项目不会过分依赖短期融资来维持运营,财务生存能力良好。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都显示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
1.2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要求;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4、《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
5、《工程咨询报告》编制委托书;
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资料;
7、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研究范围
1.3.1 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江西省各级政府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产业发展政策;
(2)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建设规模、投资数额做到切合实际;
(4)统筹考虑施工方便、管理维护便捷等因素。
1.3.2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项目的必要性、产品市场分析预测、工艺技术条件、建设方案、建设规模、环保、节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等内容。
1.4 研究项目主要结论
1.4.1 主要研究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 政策背景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笼作为物流业的基础设备,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篇第十六章第二节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明确提出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因此,发展可折叠式仓储笼项目是符合国家规划政策要求的。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向各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业是唯一的服务业规划,从中可见我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这是因为物流业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基础产业,不管生产还是流通,只要有物品流动都会涉及到物流问题。物流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重要支撑和联系纽带。无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还是“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物流服务来支撑。把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该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要。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防止产生新的分割和不衔接。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从中可以分析,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仓储设施的建设,正如规划中提到的“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我国发展物流业,仓储设备的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大力发展和振兴物流业的要求。
因此,仓储设备产业的发展是与振兴物流业的产业政策相谐调的。
……
2.1.2社会背景
2.1.3企业背景
2.1.4 经济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2.1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严峻。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09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退化、损毁严重,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浪费土地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比例相当大,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近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仓储业的出现和仓储物流设备的进步,为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如企业建设中以堆垛式仓储为例,占地面积没有改变,建筑面积可增加65%左右,从而有效提高了容积率,实现了节约建设用地的目的。
2.2.2提高资产利用率
使用可折叠式仓储笼可以提高库房利用率,一般情况下相当平库储存量的1.5~2.5倍,使用阁楼式仓储笼库和立体仓库,对库房的利用率提升幅度更为显著。同时,使用可折叠式仓储笼还可以提升货物进出库效率,使用可折叠式仓储笼产品一般放置在托盘上,产品进出库先码盘再用叉车放置可折叠式仓储笼上,叉车走行速度快,装载量大,装卸效率提高,平均装卸时间缩短2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仓储设备产业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加快货物进出库的速度,对我国发展节约型经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2.2.3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2.4促进节能环保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3.1 市场现状分析
3.1.1 市场定义
可折叠式仓储笼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企业和大型仓储式超市中的一种仓储容器。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暂存、运输、分类整理与存放。可折叠式仓储笼也是一种特殊的包装形式,具有和托盘类似的作用,但其钢材料和网状、立体的结构等特点决定可折叠式仓储笼既可作立体的装卸、存运、运输工具,又可作物流周转箱使用,还可作售货工具。可折叠式仓储笼的功用已经深入到生产、流通、消费诸领域,经历了暂存、包装、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环节,贯穿于物流的全过程。
3.1.2 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2013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市场倒逼机制效应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我国物流发展形势总体良好、稳中有进。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减缓、物流服务价格低位震荡、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物流市场分化明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加快。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较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运输费用中,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道路与水路运输费用增速回落,全年同比分别增长9.9%和1.1%,增幅较2012年分别回落2.7和0.9个百分点;而受铁路改革提价带动,铁路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回升,全年同比增长14.3%,增幅较2012年大幅回升8.6个百分点。
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较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保管费用中,受利率下调影响,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7%,增幅较2012年回落4.7个百分点;仓储费用同比增长9.2%,增幅较2012年回落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013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可比增长8.5%,增幅较上半年回升1.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
图表1:物流业各部分所占比重
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2.8万亿元,可比增长7.2%,增幅较上半年回升1.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贸易物流业增加值7256亿元,增长9.5%,增幅较上半年回升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仓储物流业和邮政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和33.8%,增幅较2012年分别回升2.4和7.1个百分点。
……
3.1.3 市场价格分析
3.2 市场竞争分析
3.2.1 国内仓储设备发展回顾
从世界仓储设备产业的形势来看,目前全球60%的仓储笼生产集中在欧洲,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物流和仓储业发展迅猛,对仓储笼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随着仓储笼的广泛使用,专业化、规模化的仓储笼制造厂应运而生。
2000年以前,客户对仓储设备的需求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存储上,大多是国外在华投资企业在使用,而国内大量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还没有开始使用仓储笼,仓储笼的客户群体比较窄,当时超过100万元即为较大的项目。
2003年,随着中国制造行业、汽车行业、物流行业、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仓储设备项目的规模化不断体现,产品向大规模、多样化发展,已不再是存储物品的简单的架子,而演变成一个集多样和复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仓储和物流装备系统。产品由普通的存储功能发展为具有仓储、物流配送、拣选功能的各种仓储系统的项目,以实现一定的仓储物流功能,这时,300万~500万元的项目已较多。
2008年以来,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屡见不鲜,仓储笼在生产、流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书出版发行的配送、汽车零件中转库房、快速消费品的商业流通配送等领域,都频繁出现了超过1000万,甚至2000万、3000万的仓储笼项目,规模空前。
据统计,2000年~2010年期间,仓储设备市场每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2011年全行业的产值大约在40亿~50亿元左右。
3.2.2国内仓储笼产业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仓储笼企业还没有行业标准,而仓储笼制造的门槛较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涌现了大量的仓储笼生产企业,使得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日趋严重。我们可以把全国的仓储笼生产厂家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级。其中高端仓储笼制造厂家具有一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设计、生产制造、质量、安装等各方面都遵循各自的企业标准和国外相关标准,并且在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竖立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公司年产值都超过1亿元,有的甚至达到3亿~5亿元。对于另外一些中端的仓储笼制造厂,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质量标准一般。还有一些是由金属制品厂转型成为仓储笼生产厂,年产值在五千万以下,在制造工艺、材料使用等方面标准偏低,靠低价格获得市场。
从2008年的发展来看,几家大的仓储笼工厂都有不断扩张的趋势,通过扩大制造基地,都试图靠规模效应来提高整体综合竞争力,有的早在2006年、2007年就已经开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角逐市场占有率,产能都在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国仓储笼产业的规模并不大,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产销量情况进行的,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对仓储笼质量要求不高,所用的仓储笼多来自小企业甚至作坊。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对物流业仓储业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的仓储笼生产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虽然整个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但目前仓储笼的使用群体越来越广,已涵盖了外企、民营、国有等各行各业,相信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整个仓储笼行业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2可折叠式仓储笼相对于传统包装容器的优势
……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产品功能分析
5.1产品方案
5.2 产品功能
5.3本项目产品使用效果
第六章土地利用情况
6.1 项目选址
6.2 项目土地利用情况
6.2.1 项目各功能分区占地情况
6.2.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6.3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第七章节能与节水
7.1 设计的依据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
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委环资[2004]505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7、《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
……
7.2 能耗分析
7.2.1 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
7.2.2 能耗指标
7.3 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7.3.1 节能措施
7.3.2 节水措施
7.4 节能效果分析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8.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8.1.1 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国务院令第253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8.1.2 环境保护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
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1类标准;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
8.1.3 环境保护原则和目标
1、环境保护原则
(1)坚持“三同时”原则。
(2)坚持服从“统筹规划,把项目环境保护、治理与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的原则。
(3)坚持“环境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本项目环境建设的目标为: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配套推进的原则,对项目环保进行全面配套建设,使其与环境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相融合。
……
8.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2.1 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8.2.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8.3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8.3.1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8.3.2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8.4 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9.1设计依据、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和工业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标准”等规范,在设计中对确保生产安全和职工人身安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均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职业安全卫生部分具体执行如下标准:
劳动部文件劳字(1988)48号《关于生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6222-2005
采用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9.2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无对人体危害的因素。
9.3安全生产所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各建、构筑物在布置上均按规范要求,留有安全通道。保持通风,并且布置消防栓。
煤气发生炉和预烧料车间内设计将全部电气设备非带电的外壳,配线穿管以及电气安装支架等,均作接零保护。所有机械传动设备,均装设安全防护罩。
煤气发生炉和预烧料车间与煤气相关部位的动力供电与照明系统均采用防爆类型。
为确保产品达到卫生质量标准,防止空气浑浊,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工作时严禁吸烟与饮食,饭前必须洗手、漱口,所有员工统一发放工装、手套等防护用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定期进行职工身体检查。
……
9.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及教育
9.5消防
9.6煤气站与相关部位安全生产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1.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10.1.2 组织机构设置
10.2 劳动定员
10.3 人员培训
10.4 劳动制度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
11.1 项目实施原则
11.2 建设管理
11.2.1 实施管理
11.2.2 项目招投标
11.3 项目建设工期也施工进度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 估算范围
12.2 估算依据
12.3 编制说明
12.3.1 项目总投资费用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140.2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投资859.77万元。详见下表。
图表21: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12.3.2 建设投资估算
经估算,本项目建资为9140.2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7064.5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3749.00万元、设备购置费用3105.8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294.25万元,预备费用781.48万元。
12.3.3项目流动资算
按照扩大指标估算法,根据本项目经营模式和销售收入的特点,经估算项目经营需要流动资金859.7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30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30%)。
12.4资金筹措
要保证本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首先应落实资金计划筹措。具体措施如下:
1、及时准确编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2、切实做好项目年度资金计划的落实工作。
3、项目资金计划落实后,及时划拨到专用基建账户。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
……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13.1 评价依据
13.2 营业收入和税金测算
13.3 成本费用测算
13.4利润测算
13.5财务效益分析
13.6项目还款能力分析
13.7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分析
14.1社会效益分析
14.2 环境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可折叠式仓储笼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