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某生态养猪及果树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湖北省某生态养猪及果树种植项目
1.1.2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1.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6314.8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656.86万元;设备购置费220.00;安装工程费11.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78.86万元;工程预备费213.34万元;流动资金746.76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2314.81万元,银行贷款4000万元,自筹资金比例为36.66%。
1.1.5 项目建设地址:
1.1.6 建设主要建设目标:
1.1.7 建设年限:
1.1.8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2报告编制的依据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研究范围
1.3.1 编制原则
1.3.2 可行性研究范围
1.4 研究项目主要结论
1.4.1 主要研究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 政策背景
1、国家政策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
(1)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
(2)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连续发布关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国家每年拿出25亿元补贴生猪标准化养殖大户。通知内容规定,年出栏3000-10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每个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
2、地方政策
《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
2013年9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其中提出: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产业。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等功能,大力发展农业相关的服务产业,扩大城乡就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2)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把养殖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突出生猪、禽蛋、肉鸡三大优势产品和水禽、草食畜牧业、蜂业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区域优势明显、地方特色鲜明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畜牧产业基地。
(3)襄阳市作为都市农业发展区域,要在稳定增强城市副食品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的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
2.1.2 产业背景
1、绿色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2%。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散养群体正向规模化养殖挺进。农业部一直提倡生猪的标准化养殖生产,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和宏观经济都深陷“猪周期”的限制发展。猪肉价格的涨幅趋势,都会影响老百姓餐桌猪肉食品的增加与递减。受成本增加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绿色养殖将会是养殖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生猪供给将受影响,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消弱,我国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将以健康绿色的眼光去抉择。未来生猪价格将呈趋势性上升,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2、生态观光农业前景广阔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生态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
2.1.3 经济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2.1 项目建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观光农业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已进入以城市生活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庞大的城市市民群体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需求。因此,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也是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进程中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措施。
在此情况下,本项目集种植、养殖和休闲观光于一体,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进程中的社会需求。
2.2.2 项目建设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需要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项目属于生态农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需要。
2.2.3 项目建设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本项目作为生态观光旅游业,将为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光发热,贡献一定的力量。
2.2.4 项目建设为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之所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本项目通过建设休闲农庄旅游项目,提供生态农业观光服务,是良好的亲近自然的旅游休闲之所。
……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3.1 全国生猪市场
2014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2.9万亿元,人均肉类占有量达64公斤,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六分之一,畜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47%。
保畜禽供给方面,按照“稳猪、保禽、促牛羊”的思路,全国畜牧业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十二五”时期,中央累计投入149亿元支持近3.8万个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升级。2010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如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2014年,全国生猪、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69%、45%。
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突破。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实施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遗传改良计划,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良种选育和供种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以来,全国共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9个,其中自主培育的蛋鸡配套系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同时,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势头加快推进,形成了一大批“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利益共享的生产经营模式。
图表 1:2010-2014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及增速
3.2 水产品市场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一直在稳定增长,预计2015年,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图表 2:2010-2014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及增速
图表 3:2010-2014年全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及增速
3.3 水果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水果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水果产量和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2014年,中国水果总产量26142.2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6588.2万吨,比上年增长5.2%;水果种植面积为126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5%。
目前我国水果生产呈现面积稳中有增、产量稳步提高、特色水果发展提速和增收作用日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已成为优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3.4 中国生态旅游产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4.1产品概况
本项目生态园集养殖、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以发展生猪养殖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通过建设年出栏万头生猪的养殖场,进行生猪养殖规模化生产,并配套果树种植和水产养殖项目。
种养殖项目以无公害为主,发展绿色健康产品。同时,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林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种养殖与体验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主要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如下:
图表 6:项目产品及服务
4.2 产品优势
4.3项目建设规模
第五章土地利用情况
5.1 项目选址
5.2 项目土地利用情况
5.2.1 项目各功能分区占地情况
5.2.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5.3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第六章节能与节水
6.1 设计的依据和标准
6.2 能耗分析
6.3 节能措施和效果分析
6.3.1 节能措施
6.3.2 节水措施
6.4 节能效果分析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7.1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7.1.1 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
7.1.2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
7.2 绿化设计
7.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八章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8.1设计依据、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8.2安全生产
8.3劳动安全制度
8.4劳动保护
8.5劳动安全与卫生
8.6消防设施及方案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1组织机构
9.1.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9.1.2 组织机构设置
9.2 劳动定员
本项目所需全部人员主要向社会公开招聘并择优录取。项目投产之前,应根据岗位要求对职工进行培训,组织职工进行岗前学习,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以满足生产需要。
项目投产后劳动定员及结构如下:
图表 9:项目劳动定员情况
9.3 人员培训
9.4 劳动制度
第十章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
10.1 项目实施原则
10.2 建设管理
10.2.1 实施管理
10.2.2 项目招投标
10.3 项目施工进度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 估算范围
11.2 估算依据
11.3 编制说明
11.3.1 项目总投资费用
项目估算总投资6314.8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656.86万元;设备购置费220.00,安装工程费11.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78.86万元;工程预备费213.34万元;流动资金746.76万元。
图表 10:项目总投资一览表
11.3.2 建设投资估算
11.3.3项目流动资算
11.4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12.1 评价依据
12.2 营业收入和税金测算
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良性的资金链循环。本项目的资金收入主要为生猪、水果、水产及旅游项目等,项目完全运营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5460.00万元(运营期第五年)。
12.3 成本费用测算
12.4利润测算
12.5财务效益分析
财务净现值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为8%。
经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为12870.21万元,所得税后为9198.39万元,大于零。
……
12.6项目还款能力分析
12.7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分析
13.1社会效益分析
13.2 环境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14.1 结论
14.2 建议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湖北省某生态养猪及果树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