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全部公司自筹。
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3365.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04.25平方米,其中升降设备生产车间建筑面积6265.2平方米,电缆保护及密封系统生产车间建筑面积6265.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6873.85平方米。
建设年限
本项目建设周期1.5年,建设时间:2016年3月——2017年9月。
……
第二节 项目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1.5年。
经测算,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45.77%;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8845.25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6107.91万元;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3.95%,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5.11%;所得税前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7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06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前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98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68年(含建设期)。
所得税前后净现值npv远大于零,说明该项目动态收益率超过了该行业应达到的最低收益水平。内部收益率irr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说明该项目的动态收益是可行的。
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项目盈利能力较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全部投资,项目从经济指标上看是可行的。
二、社会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市场背景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测算,风力发电年增长均在30%以上,到2020年,全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2亿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世界电能总需求量的12%。风能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对中国陆地10米高度层风能资源的理论值统计,风力技术可开发的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技术可开发的沿海海域面积为15.7万平方公里在,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10亿kw,海上技术可开发量为1-2亿kw,陆海共计可开发风电资源总量达7-12亿kw。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备极为丰富,具备了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资源优势。
……
第二节 政策背景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鼓励类“机械类”中第23条“二代改进型、三代核电设备及关键部件;2.5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整机及2.0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控制系统、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各类晶体硅和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海洋能(潮汐、海浪、洋流)发电设备”和第28条“大型风力发电密封件(使用寿命7年以上,工作温度-45℃~100℃)”。因此,本项目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鼓励范畴。
2、《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
对于风电行业相关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方向和税收支持,有利于风电行业就自身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的匹配。
3、《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
绿色低碳战略: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背景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太阳对地球表面不均衡加热而引起的“空气流动”,流动空气具有的动能称之为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时产生的动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风电领域,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宽。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的、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目前其发电成本已接近常规发电方式。中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今后,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中国陆地1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为2.53亿kw,海上可利用的风能是陆地上的3倍,5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是10m高度层的2倍,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
第四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建立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以煤为主,进一步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压力不断加大。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供应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能源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风力资源是一种自然物资,可循环利用,也是一种低碳新能源,中国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二、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经过几十年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低、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许多国家把风电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在欧美等风电开发起步较早的国家,风电在替代常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已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14年丹麦风电占总用电量比重约为39.1%;欧盟风电发电量占总消费电量的比重已经从2013年的8%提高至10%。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地区,常规能源贫乏而资源相对丰富,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0%左右,近30年的高速发展进一步造成我国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对国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承载空间十分有限,依靠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难以持续。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已将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我国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未来20-50年,新能源产业及相关技术被认为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而风电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措施,风电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的消费时尚的兴起,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风力发电机市场需求量与日骤增,市场覆盖率也逐渐提高。风力发电已经成为朝阳产业。
四、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风电的历史
风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能源之一。远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波斯等国已出现帆船和风磨,中世纪荷兰与美国已有用于排灌的水平轴风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早在距今1800年前,我国就有风力提水的记载。1890年丹麦的p·拉库尔研制成功了风力发电机,1908年丹麦已建成几百个小型风力发电站。自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些国家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小规模的利用阶段。
随着大型水电、火电机组的采用和电力系统的发展,1970年以前研制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造价高和可靠性差而逐渐被淘汰,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相继都停止了运转。这一阶段的试验研究表明,这些中、大型机组一般在技术上还是可行的,它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以来,国际上风力发电机技术日益走向商业化。主要机组容量有300kw、600kw、750kw、850kw、1mw、2mw。1991年丹麦在vindeby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由11台丹麦bonus450kw单机组成,总装机4.95mw。随后荷兰、瑞典、英国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海上风电场。目前,已经备离岸风力发电设备商业生产能力的厂家,主要有丹麦的vestas(包括被其整合的neg-micon),美国的ge风能,德国的nordex、repower、pfleiderer/prokon、bonus和德国著名的enercon公司。单机额定功率覆盖范围从2mw、2.3mw、3.6mw、4.2mw、5mw到7mw。叶轮直径从80m、82.4m、100m、110m、114m、116m到126m。近30年来,国际上在风能的利用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步。风力发电技术日臻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到7mw,叶轮直径达到126m。
风电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八年。1986年5月,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马兰湾建成,其安装的vestas v15-55/11风电机组,是由山东省政府和航空工业部共同拨付外汇引进的。此后,各地又陆续使用政府拨款或国外赠款、优惠贷款等引进了一些风电机组,风电在中国开始成长。
1994年起,中国开始探索设备国产化推动风电发展的道路,推出了“乘风计划”,实施了“双加工程”,制定了支持设备国产化的专项政策,风电场建设逐渐进入商业期。但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中国风电发展依然步履维艰。每年新增装机不超过十万千瓦。到2003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56.84万千瓦。
2003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第一期全国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风电场开发,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风电上网电价。截至2007年,共组织了五期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达到880万千瓦。
风电产业的分水岭是2005年,其间我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为我国风电起飞铺就了跑道。《可再生能源法》是我国风电发展最大的保障,有了它才有了随后一系列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才有了我国今天的风电奇迹。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郑重承诺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和节奏提出了空前的期望与要求,也是对风电发展的又一次重新定位。“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应运而生。这八大风电基地位于甘肃酒泉、内蒙古东部和西部、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西部,以及江苏和山东沿岸及近海地带。
第二节 国外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一、美国风电市场略有回暖但仍然乏力
2014年美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85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9.4%。相比2013年的新增100万千瓦,2014年可以说是有所回暖。美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6588万千瓦,约占世界总量的17.8%,继续稳居世界第二。考虑到2014年底在建风电项目总规模达到近1300万千瓦,预计2015年美国风电新增规模将恢复至千万千瓦级别。
二、德国风电新增规模创近年来新高
2014年德国新增装机容量53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75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超越了其之前的装机记录, 稳居欧洲首位(差不多占到欧盟新增总量的一半),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917万千瓦,居世界第三位。德国风能协会主席认为这一强有力增长主要归因于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很多联邦州划出了更多可以安装风机的土地。由于风电发展起步较早,目前每年德国都有大量风机退役或者翻新,2014年共有544台风机(共计36.4万千瓦)被拆除,因此陆上风电净增装机实际为439万千瓦,此外还对超过100万千瓦的风电场进行了翻新,翻新市场规模超过10亿欧元。预计2015年德国净增装机容量规模在350-400万千瓦之间,2016年将有所回落。
……
第三节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风电装机量刷新历史记录。据统计,全国(除台湾地区外)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3121台,新增装机容量23196mw,同比增长44.2% ;累计安装风电机组76241台,累计装机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长25.4%。
……
第四章 项目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 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为:风力发电塔筒升降电梯、风力发电混凝土塔筒安装升降平台、电缆保护装置、风力发电风机密封系统等,达产年预计总产量为67030台套。
具体产量情况见下表。
第二节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
第三节 项目设备方案
项目主要设备清单如下: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区位条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划及业务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规划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第三节 电气系统
第七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
二、给排水节能设计
三、其他节能措施
第三节 项目能耗分析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为电力、水。年消耗量详见下表: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设计依据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
一、建筑及场地布置
二、防电、防雷和接地保护
三、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第三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防火等级
三、防火措施
四、消防措施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架构
一、组织架构
二、劳动定员
根据项目组织机构设置,项目所需全部人员主要向社会公开招聘并择优录取,项目建成完全运营后公司需要管理人员30人,技术人员30人,生产工人60人。另聘请临时工若干人,定员编制详见定员一览表。
图表 25:项目劳动定员一览表
序号岗位名称人数占比
1管理人员3025.00%
2技术人员3025.00%
3生产工人6050.00%
4人员总数120100.00%
第二节 行政管理
第十章 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项目开发管理
一、项目管理
二、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程序进行,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项目承办单位应按各子项分别进行总体详细规划设计、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场地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及调试、竣工验收。为加速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各子项可交叉进行。
根据本项目工程量,参照当地建设工期定额及类似工程建设工期估算,本项目建设周期1.5年,从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
第十一章 项目预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估算依据
第三节 编制说明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工程费用
二、不可预见费用
三、工程其他费用
四、流动资金估算
五、项目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639.7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60.25万元。详见下表。
第五节 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第二节 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第四节 利润测算
第五节 财务效益分析
一、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为12%。
经计算,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8845.25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6107.91万元,大于零。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四、总投资收益率(roi)
五、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第六节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七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一节 政策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四节 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五节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六节 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河北省某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