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 项目总论
align="center">
第一节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5000m2。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项目生产车间建设,车间建筑面积总计57000m2,其他建设内容涵盖仓库、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
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实施期从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底。其中工程建设工期为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底。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进行项目生产厂房及行政办公楼建设,并建设18650动力电池生产线;2018年动力电池达产后,二期引进动力电池设备制造,磷酸锂铁正极材料制造,动力汽车生产三个项目,主要进行相关设备购置及安装。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01847.57万元,其中,一期投资总额为67382.68万元,二期投资总额为34464.89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30000.00万元,占比29.46%,其余资金为自筹(其中生产设备投资为设备方投资入股)。
……
第二节 项目效益
1、社会效益方面:
创造税收:根据初步估算,项目100%达产后每年可为地方政府缴纳24820.21万元的税收收入(含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中动力电池达产后每年3185.85万元,磷酸锂铁正极材料达产后每年2359.92万元,增程式电动客车达产后每年8769.66万元,动力电池设备制造达产后每年为10504.78万元,为地方创造利税收入。
提供就业岗位:本项目市场前景较好,通过项目建设,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初步估算,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供约1915个岗位,对于促进当地地方就业,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地方发展规划,产品附加值高,工艺技术先进、可靠,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各项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建成后,可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发展本地经济,进本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方面: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01847.57万元,其中,一期投资总额为67382.68万元,二期投资总额为34464.89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30000.00万元,占比29.46%,其余资金为自筹(其中生产设备投资为设备方投资入股)。
经计算,本项目达产后总投资收益率为141.97%,表明项目盈利能力较强。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55.94%,所得税后为51.06%;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为487290.67万元,所得税后为406075.23万元,大于零;所得税前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44年(不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66年(不含建设期);所得税前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80年(不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07年(不含建设期)表明项目投资回收较快,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从上述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四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优于行业基准值;从敏感性分析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从财务角度评价,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经济背景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十二五”收官之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国家经济增长动力趋缓,仍面临下行压力。ppi持续负增长提高了企业融资实际利率。企业整体负债率偏高,加之经济处在下行通道,受资产负债表收缩影响,企业债务杠杆率将加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在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现象。
因此,为振兴国家下滑经济和疲软制造业,在2015年国家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前景,为本项目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
第二节 政策背景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十六项汽车第6条指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能量型动力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2.5kw/kg,高效区:6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入电压100v~400v),大功率电子器件(igbt,电压等级≥600v,电流≥300a);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属国家鼓励类的发展行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
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
第三节 行业背景
第四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满足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需要
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在美国、中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产销量的带动下超过了30万辆,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2014年就达到了7.85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在此背景下,给整车企业配套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出货量大幅度增长,大量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出现了产能吃紧的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锂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0012.8mwh,同比2013年增长109.39%。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产能不足,供不应求,远没有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必将拉动对动力电池的采购,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期,动力电池的市场将是非常广阔的。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可以满足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项目的建设是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地区,常规能源贫乏而资源相对丰富,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0%左右,近30年的高速发展进一步造成我国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对国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而制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产能不足。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项目建成后,依托自身优秀技术水平,将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供应优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的整体发展。项目技术水平较高,技术产业化效果较为理想,为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先行经验,推动了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三、项目的建设是缓解大气环境压力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五、项目建设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锂电池及相关行业市场分析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概况
全球锂电市场近年维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2014年全球锂电池容量达到53.6gwh,市场规模达到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较2012、2013年的27%、21%分别下滑了15和9个百分点,规模增长主要原因是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消费型锂电池由于受到下游手机、便携式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增速放缓的影响,增速有所下滑。
预计201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增速较2014年有所上升,容量规模将达到63gwh,同比增长18%,其中:消费电子产品由于基数大、增速放缓,相应消费型锂电池需求增速放缓,预计消费型锂电池市场规模将会小幅增长5%;新能源汽车增速将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持续加码的情况下,全球动力型锂电池市场规模增幅约为25%;随着储能型锂电池在移动基站、新能源调峰电站等应用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储能型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增速同样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增速将超过30%。
……
二、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分析
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实现销售收入约715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3年的650亿增长10%。其中,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8%、18%和4%。
2014年,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约128.7亿元,同比增长222%。
由于电动汽车产量迅猛增长,加上电动自行车中锂离子电池渗透率稳步提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快速提高,2014年已经达到13%,比2012年的5%、2013年的6%明显提升,年增幅还在加快。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增长情况下,我国动力锂电池将成为锂电池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类型,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期,动力电池的市场将是非常广阔的。
……
三、动力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分析
从全球范围来看,锂电池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相应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国家。由于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所需的锂、钴、锰、镍等金属资源丰富,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其下游应用市场迅速扩张,近年来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内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三大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基地。
……
四、国内锂电池生产设备市场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锂电生产设备产值(不含进口设备)为38亿元,同比增长31%,增长主要来自动力电池扩产的新增产能以及原有锂电生产设备的更换和升级。
细分来看,2014年锂电关键生产设备搅拌机、涂布机、叠片机、卷绕机、注液机、检测设备年产值分别为4.6亿元、12亿元、2.25亿元、3.4亿元、2亿元、1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4%、48.1%、94%、-14.6%、25%、42.2%。同时,高工锂电研究所预测2015年国内锂电生产设备的产值将达到78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5.3%,2020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356亿元,国产设备产值将达到285亿元,国产设备占比从50%提高到80%。
……
第二节 动力锂电池应用领域市场分析
第三节 项目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第四节 项目原辅材料市场分析
第四章 项目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 项目产品方案
本项目一期主要进行18650动力电池的生产,预计2018年产能达到8.4亿瓦时;二期计划引进动力电池设备制造,磷酸锂铁正极材料制造,动力汽车生产三个项目,通过在园区内部搭建产业链,提升园区竞争力。
项目达产年各项产品的生产规模如下:
第二节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第三节 项目设备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区位条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划及业务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规划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第三节 电气系统
第七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
二、给排水节能设计
三、其他节能措施
第三节 项目能耗分析
本项目主要消耗水、电、天然气及氮气,具体见下表。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设计依据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
一、建筑及场地布置
二、防电、防雷和接地保护
三、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第三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防火等级
三、防火措施
四、消防措施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架构
一、组织架构
二、劳动定员
按照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结合企业组织机构设置,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行业和部门标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定员编制。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加1915人,其中动力电池项目600人,增程式电动客车项目500人,磷酸锂铁正极材料项目500人,动力电池设备制造项目315人。
第二节 行政管理
第十章 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项目开发管理
一、项目管理
二、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为11个月,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如下表所述。
第三节 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十一章 项目预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估算依据
第三节 编制说明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工程费用
二、不可预见费用
三、工程其他费用
四、流动资金估算
五、项目总投资估算
根据估算,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01847.57万元,其中,一期投资总额为67382.68万元,二期投资总额为34464.89万元。
第五节 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第二节 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第四节 利润测算
第五节 财务效益分析
一、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为12%。
经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为487290.67万元,所得税后为406075.23万元,大于零。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能使项目在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即firr作为折现率使下式成立:
式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
经对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55.94%,所得税后为51.06%。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四、总投资收益率(roi)
五、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第六节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七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一节 政策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四节 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五节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六节 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