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血液制品二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项目内容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原液中心、分包装及物流中心、酒精库、酒精回收站、废物站、高压配电房。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项目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免疫球蛋白(ph4.0)、乙肝人免疫球蛋白、肌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具体产能规划如下: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8222.42万元,建设期利息2280.00万元,流动资金9497.58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88222.4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4676.87万元,设备购置费62000.00万元,安装工程费217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21.15万元,预备费4154.40万元。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4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40%;自筹资金6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0%。
……
第二节 项目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100000.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2年。
经测算,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69.90%,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98.54%,表明项目盈利能力较强。
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6.68%,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8.92%;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295794.78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245721.75万元,均大于零;所得税前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83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03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前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06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28年(含建设期),表明项目投资回收较快,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全部净现金流量看,营运期各年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从不确定性分析来看和敏感性分析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二、社会效益
1、项目市场前景较好,项目的建成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政府财政税收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项目计算期内年均可为政府缴纳31109.10615万元税收。
2、项目的成功运营,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将有效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为维护正常运作,将招聘大量的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后勤人员等等,预计到全负荷生产时提供350个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3、目前我国血液制品市场依然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公司血液制品产能较大幅度扩张,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各类血液制品药物的需求,缓解市场需求旺盛与公司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并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 经济背景
虽然2015年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但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
在复杂的环境中,我国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
第二节 政策背景
我国的血液制品从开始自给的那一天开始,为了公共卫生安全和长远发展起见,各项政策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其中标志性的政策包括:1985年,禁止部分血液制品的进口;1995年,血浆由人工采集转为机器采集(采血设备多数由国外进口);2001年,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006年,单采血浆站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等。自此之后,血液制品行业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化运作的改革。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包括血液制品在内的绝大多数药品的价格管制措施,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长期以来,血制品都是国内药品行业中最受追捧的领域。基于中国血制品供需失衡严重,而价格又受管制,黑市倒卖、价格倒挂等现象普遍,血制品涨价有客观需求。当前血制品无需经过地方招标直接进入医院销售,放开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管制,则血制品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血制品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图表 5:血液制品行业政策变迁始末
时间事件
1985年卫生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禁止ⅷ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口的通知》,规定禁止进口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
1989年对全国血液制品进行检查验收。
1990年提出每省可暂保留一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等限制性措施。
1991年停止冻干血浆的生产
1995年对全国原料血浆采集点进行整顿,以防止肝炎等传播性疾病通过采血发生交叉感染,各血浆站逐步由手工采浆改为机械采浆。
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单采血浆站可以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并对发行人进行“一对一”供应血浆。全面停止利凡诺工艺的使用。
1997年卫生部划定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原料血浆供应范围。
1999年9月,血液制品全行业通过gmp认证,成为我国制药业达到gmp标准的第一个子行业。经过国家定点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33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
2000年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列入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月发改委对12种生物制品实施降价。11月修订完成《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年)的通知》中规定,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7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禁止从疯牛病疫区国家进口人血白蛋白。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中重申,要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卫医发(2006)118号《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单采血浆站应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将卫生部门与单采血浆站。
第三节 行业背景
第四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种类的需要
目前原料血浆供应偏紧,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宝贵的血浆资源、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尽可能多地从血浆中提取不同种类的产品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本项目建设投产后,将扩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的产能,为肌注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新的血液制品开发和生产提供条件,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有效提高公司的产能、增加血液制品产品种类。
二、项目建设是摊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需要
血液制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来自生产工艺的改良,提高血浆蛋白的收率。由于各种蛋白成分在血浆中的含量基本是固定的,故企业从血浆中提取的产品品种越多,取得的产值就越高,同时单个产品应分摊的成本就越少。
项目的建设将使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产能扩大,生产新的肌注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从而有效摊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升利润空间。
三、项目建设是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及提升市场份额的需要
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高端药品的需求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将使拥有良好疗效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以上两方面决定了血液制品的市场需求在近期及将来仍将保持增长。
本项目的建设将抓住当前市场发展的时机,实现产能较大幅度扩张并提升市场份额。
……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血液制品概况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主要用于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疗效。
凝血因子类产品用于治疗各种凝血障碍类疾病,并且在外科手术止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其包含组分种类众多,各组分对应的适应症又有不同,是未来新产品开发的重点。
……
第二节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自2001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规范发展以来,市场发展大概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2006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随着政府对血液制品行业的严厉整顿,2007年全行业投浆量迅速下降;第二个阶段是整顿结束后,各企业加强了对浆站的控制,实现规范采浆,投浆量从谷底开始缓慢回升,加上市场需求的扩大,带动行业加速成长。
截至2015年,全国单采血浆站共有208家,2015年采浆量达到5700吨,达到历史新高。
……
第三节 国内血液制品细分市场分析
从全球血液制品人均消耗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血液制品使用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第四节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项目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 项目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免疫球蛋白(ph4.0)、乙肝人免疫球蛋白、肌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具体产能规划如下:
第二节 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一、白蛋白工艺流程
合格血浆接收 → 融浆 → 组份沉淀 → 组份分离 → 超滤灭活 → 除菌过滤 → 无菌分装 → 轧盖 → 30-32℃孵放 → 灯检、贴标 → 常温待检 →包装 →入库/2-8℃
二、球蛋白工艺流程
1、静丙
组份i+ii+iii沉淀溶解 → 组份沉淀、分离 → 超滤、层析、配制 → 除菌过滤 → 低ph孵放 → 纳米过滤除病毒 → 除菌过滤 → 无菌分装 → 轧盖 → 灯检、贴标 → 2-8℃待检 → 包装 →入库/2-8℃
2、肌丙
组份i+ii+iii沉淀溶解 → 组份沉淀、分离 → 超滤、层析、配制 → 除菌过滤 → 低ph孵放 → 纳米过滤除病毒 → 二次超滤 → 除菌过滤 → 无菌分装 → 轧盖 → 灯检、贴标 → 2-8℃待检 → 包装 →入库/2-8℃
……
第三节 项目设备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区位条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划及业务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规划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第三节 电气系统
第七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
二、给排水节能设计
三、其他节能措施
第三节 项目能耗分析
本项目消耗的能源主要有水、电和天然气,主要能源消耗如下表所述。
……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设计依据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
一、建筑及场地布置
二、防电、防雷和接地保护
三、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第三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防火等级
三、防火措施
四、消防措施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架构
一、组织架构
二、劳动定员
按照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结合企业组织机构设置,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行业和部门标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定员编制。
本项目总定员350人,劳动定员结构如下:
第二节 行政管理
第十章 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项目开发管理
一、项目管理
二、项目实施进度
第三节 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十一章 项目预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第二节 估算依据
第三节 编制说明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工程费用
二、不可预见费用
三、工程其他费用
四、流动资金估算
五、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8222.42万元,建设期利息2280.00万元,流动资金9497.58万元。
第五节 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第二节 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第四节 利润测算
第五节 财务效益分析
一、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为12%。
经计算,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295794.78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245721.75万元,均大于零。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四、总投资收益率(roi)
五、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第六节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七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一节 政策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四节 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五节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六节 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