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概述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红薯作为一种富含淀粉的块根作物,与马铃薯、木薯并列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种植红薯。我国种植红薯的省份主要有湖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云南等省区,约占世界红薯总产量的40%。在我国,红薯年总产量约7200万吨左右,而商品红薯的加工近几年才发展起来。我国的红薯淀粉主要用来加工粉丝和变性淀粉,年需求量在300万吨以上。
工业技术的升级引发了红薯工作革命,红薯产业链不断延长,红薯加工品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因而我国对于红薯加工品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中。红薯的加工产品包括淀粉、酒精以及变性淀粉、淀粉糖、有机酸等深加工产品。在我国,红薯干是生产原淀粉和酒精的重要原材料,以原淀粉为原料可以生产的工作产品达4000多种。随着国际市场对燃料乙醇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如果能集中筹措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在加强红薯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红薯变性淀粉加工厂,不但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利用廉价的红薯原料和劳动力,即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的产品成本,生产迖到国际水平的红薯变性淀粉产品,在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亚太(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外市场。
第二节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拟建地址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条变性淀粉生产线,达到年加工*万吨红薯变性淀粉的生产能力,提高红薯产业产品附加值。
项目占地面积**亩,主要建设内容有:生产车间、成品库、原料场、地磅房、沉淀池、宿舍楼、食堂及辅助工程和辅助设施。
第三节 项目产品、工艺与设备方案
一、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为红薯变性淀粉,年加工处理脱霉红薯**吨,年生产红薯变性淀粉**吨。
二、工艺方案
三、设备方案
第四节 项目投资与财务效益概述
第二章 项目地区扶贫需求概述
第一节 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第二节 扶贫需求内容
一、基础设施扶贫
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基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脱贫攻坚任务又很紧迫,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急于求成和表面文章两种不好的倾向。
……
二、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
第三节 扶贫开发成效及经验
一、扶贫开发进展
二、扶贫开发成效
三、扶贫案例
第四节 扶贫难点及建议
一、扶贫难点
1、扶贫底子摸清难
(1)贫困人口核定难。由于现有监测技术条件所限、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不可测性,贫困对象的收入状况很难被准确、全面地掌握,加之对贫困人口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一些列入建档立卡中的贫困户,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在贫困线之上,而一些确实贫困的家庭却没有被纳入。在对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审核中发现共有632户、1987人不符合贫困条件而被除名。
……
2、扶贫任务完成难
3、扶贫资金筹措难
二、扶贫建议
第三章 项目扶贫措施及影响
第一节 政策背景
一、国家政策
《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加大扶贫综合投入力度,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将民生项目、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
……
二、地方政策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
2015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决议》指出,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投身扶贫开发事业,鼓励引导、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合力。
……
第二节 项目扶贫措施
一、产业扶贫
二、种植扶贫
三、就业扶贫
第四章 项目扶贫效益分析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扶贫
一、农业产业化概况
二、农业产业化扶贫
农业产业化扶贫是政府利用扶贫开发资源推动贫困地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目的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并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具体内容是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为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的出现,旨在弥补以往扶贫模式中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结合政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优越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安排,促使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提升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扶贫综合效益分析
一、种植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四、红薯深加工效益
五、项目示范效益
第五章 报告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扶贫影响报告总结
根据扶贫政策剖析、项目实际情况与扶贫效果研究,本项目扶贫影响显著,项目对当地的红薯加工产业、红薯种植结构、农民增产增收、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本项目扶贫措施来看,本项目主要的扶贫措施为产业扶贫,通过红薯深加工产业升级带动区域脱贫发展,同时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在红薯的种植、管理、收购、运输等方面对村民提供帮助,推动种植结构转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从本项目扶贫效益来看,本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扶贫做出一定贡献,在种植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红薯深加工效益、项目示范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扶贫效果显著,对***的扶贫事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同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优质项目。
第二节 改进建议
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与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联系,确保选址、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项目早运营、早见效。
2、本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建议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帮助,降低门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3、项目在运营期要逐步扩大与农户的合作范围,积极开辟新的合作渠道,促进种植结构优化,保证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
4、项目要注重利用当地优势,将先进的产业化思路和科学的种植管理经验带给当地居民,利用衡阳县人文地理优势对项目进行可控范围内的调整,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保障项目长期的扶贫影响和扶贫效益。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湖南某红薯粉加工项目扶贫影响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