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上海某“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定位与主要产品
五、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六、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其中:工程费用合计****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预备费****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七、项目实施周期
八、项目经济指标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项目完全运营后,达产年营业收入可达****万元;总成本费用为****万元,年利润总额****万元,年净利润****万元。
经对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计算,项目所得税前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所得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高于项目设定基准收益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ic=12%);项目所得税前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所得税后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大于零;项目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年(不含建设期),项目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年(不含建设期);税前动态投资回收期为**年(不含建设期),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年(不含建设期),说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良好。
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全部净现金流量看,营运期各年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从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第二节 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和地区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规程;
2、项目单位提供的关于本项目的技术和财务等基础资料;
3、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6、《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联信软〔2018〕140号);
7、《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函〔2017〕351号);
8、《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4号);
9、《“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
10、《“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
11、《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
12、《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3、《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14、《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15、《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66号);
16、《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沪府发〔2016〕9号)
……
二、编制原则
三、编制范围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联信软〔2018〕140号)
2018年8月,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供给创新水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
《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函〔2017〕351号)
2017年6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移动物联网(nb-iot)基础设施、发展基于nb-iot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进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发展。要加强nb-iot标准与技术研究,打造完整产业体系;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应用体系;优化nb-iot应用政策环境,创造良好可持续发展条件。
……
二、经济背景
三、行业背景
1、技术进步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的技术革新。多个行业如水利、交通、物流等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传感网在行业内覆盖程度有所加强,具备了一定的物联网应用条件。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itu和iso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我国相关企业和单位一直深入参与 3gpp 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体系方面,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物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电子健康指标评估、物联网语义和大数据等多个我国主导的国际物联网发布。
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 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正进行标准化工作。
……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切实举措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本项目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旨在建设一座……
二、项目建设是带动国内信息消费提升的需要
三、项目建设是满足公司研发及生产布局的客观需要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
一、行业概述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球物联网应用增长态势明显,当前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2015年全球物联网规模为0.8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物联网设备连接总量将达到300亿个。按此计算,2015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8%。
三、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一、行业概述
二、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铅酸蓄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安全性高、循环再生利用率高、适用温带宽、电压稳定、组合一致性好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在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铅酸蓄电池作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电池类型,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2017年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较上年增长1.1%,达到442.2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基本维持1%-2%增长速度。
从全球铅酸蓄电池供给来看,2017年铅酸蓄电池出货量较上年增长 2.5%,出货量达到4.97亿kvah,预计未来5年出货量将维持2%-3%之间的增长速度。
三、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四、铅酸蓄电池细分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 锂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一、锂电池概念及分类
二、锂电池行业概述
三、锂电池市场需求端分析
第四节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分析
一、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仍处于培育期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成长离不开电池和充电桩。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骄人业绩,继续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77.7万辆,同比増长53.3%,市场份额达到2.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显现了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发展强劲势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60%份额,截止2017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0万辆,约占全球保有量的55%。
三、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展望
第五节 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一、机器人行业概述
二、全球整体市场仍在快速增长,服务机器人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7.3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68.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2.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37.5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5.1%。
三、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与服务领域颇具成长空间
四、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区位条件
第一节 项目选址要求
一、选址要求
二、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
第二节 项目区位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地形地貌
四、道路交通
五、经济情况
六、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节 项目定位与主要产品
第二节 建设指导思想
第二节 项目建设内容
第三节 总图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设计依据与规范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三、平面布置
四、竖向布置
五、总图运输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编制依据
各类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现行标准规范和强制性条文。本工程建筑结构标准采用国家标准,主要有: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4g329)。
二、土建工程方案
第五节 公辅工程
一、给排水
二、供配电
三、通讯
四、暖通及安全卫生
五、智慧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六、能源管理系统
七、绿化
八、防水工程
第六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一节 执行标准及排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修正);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
第二节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一、空气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1、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扬尘、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废气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故施工期间须采取严格的防尘、降尘措施,尽可能将施工扬尘影响控制在施工场界范围内,将其对周围敏感目标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保障措施
为减少施工期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期必须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率,缩短工期,降低燃料废气的排放量;
(2)对开包的水泥应及时使用和清扫,对土石方装卸和运输产生的扬尘采取洒水、限制车速等抑尘措施,以减轻对施工区域附近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运渣车辆不得超高运输,并要关闭顶部车盖,以免洒落。
……
二、噪音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1、影响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对施工场地不同施工阶段场界噪声的限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具体限值情况详见下表:
根据典型施工场地的噪声预测,各阶段噪声影响范围如下:
(1)土石方阶段
昼间,距主要噪声设备10m处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可符合gb12523昼间噪声限值75db(a)的要求。夜间,距其30m处推土机运行噪声将超过上述标准3db(a),其它设备满足标准要求;距其60m处,各主要噪声设备均可满足上述标准夜间噪声限值55db(a)的要求。
……
三、水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四、固体废弃物影响及保障措施
第三节 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保障措施
一、空气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1、影响
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下料切割过程产生的粉尘、焊接工序产生的焊接烟尘等。经处理后,环境空气质量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保障措施
本项目采用的设备均自带除尘设施,如切割装置自带湿式粉尘处理设施,抛丸机自带吸尘设施,喷涂装置自带布袋除尘和水幕除尘。此外,项目在车间设置排风机,经除尘设施处理后由排风机收集排放,环境影响较小……
二、噪音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三、水环境影响及保障措施
四、固体废弃物影响及保障措施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能源节约方案设计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令28号);
7、《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
9、《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93号);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第二节 节能措施综述
第三节 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
建筑选用合适的建筑体型系数和窗墙比,建筑物外围护墙体采用空心砌块砌体,并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外墙保温材料。采用双层彩铝窗,屋顶采用保温隔热构造,以充分体现建筑节能的设计思想……
二、设备节能
三、能源管理
四、其他节能措施
第四节 项目能耗
一、能源消耗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第八章 消防及安全方案
第一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本项目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主要的设计依据为: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
2、《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
二、建筑消防
三、给水消防
四、电气消防
五、取暖、空调消防
六、其他消防措施
第二节 安全方案
一、规范和依据
二、安全措施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劳动定员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
一、项目施工组织措施
二、项目实施进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按照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结合企业组织机构设置,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行业和部门标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定员编制。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加员工****人,劳动定员结构如下:
二、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三、人员培训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土建工程费、设备购置费、设备安装费、其他费用、利息、预备费用等。
第二节 投资估算依据
根据项目承建公司规划和行业情况,并原则上根据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对本项目进行有关的财务预测。在具体操作时遵循谨慎性及重要性原则,对预测期间费用、预测成本报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做了一定的合并和处理。为了保证预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预测数据都采取了多种途径的测算和验证,从而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本预测中各种数据比例,是通过调查国内及国外该行业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分析统计,制定出的相关比例,具有宏观性和满足统计规律的特点。在本项目的预测中,能够比较好的、大致地反映项目的收益价值状况,但在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次要的不确定因素,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重大的偶然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所以,具体实施可能与本预测存在一定的差异是正常的。
主要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第三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3、项目投资相关数据资料;
4、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投资的政策、法规。
第三节 投资估算
一、建设工程费估算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三、预备费
四、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六、项目总投资估算
第四节 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经济评价
第一节 财务评价
一、评价依据
1、企业财务通则;
2、所得税及其他有关税务法规;
3、本项目财务评价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进行,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中采用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4、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南;
5、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相关资料。
二、基础数据和说明
1、本项目在未考虑扩大产能及产品残值回收的前提下对项目未来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测算;
2、项目经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主要成本数据为现今市场价格(不含税价);
3、本项目按一次建成投入运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计算;
4、基本贴现率采用行业基本贴现率为12%。
三、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三、成本费用测算
四、利润和税金测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指标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二、财务净现值fnpv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第三节 项目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二、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效益
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项目的实施与运营过程,增加了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带动相关制造业与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发展,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间接增加居民收入,而且不会扩大贫富的差距……
二、对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
四、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第二节 互适性分析
互适性主要是指项目建设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建设与实施的程度、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互相适应关系。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间接的就业机会。项目建设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使社会、经济事业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加速当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深受当地欢迎的好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建议
第一节 项目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防范
一、运作风险及防范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资产规模和运作规模都将提高,在资源整合、资金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管理团队虽然包括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经验、资本运营经验,但整体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防范措施:
1、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以及运营技术水平的提高;
2、建立健全公司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使公司管理有法可循;
……
二、工程风险及防范
第二节 项目本身潜在的风险及防范
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二、产业政策调整风险
三、市场竞争风险
四、人力资源风险分析及控制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拟建方案建设条件的可行性结论
二、资金安排合理性的可行性结论
三、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结论
四、社会效益的可行性结论
五、风险控制的可行性结论
第二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议
附表:
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上海某“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