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超过1500家,而房地产上市公司只有百余家,真正ipo上市的仅有40多家,而且大多数都是在1991-1994年左右上市的。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治理之后,股市焕发勃勃生机,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ipo限制似乎并未解除,主要是因为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压缩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但另一方面,中央也明确提出今后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股市容量,容许企业融资。
国内ipo的建议
从2007年的情况分析,已经有两家民营房企上市,从这两家企业身上,可以归纳出些许成功经验,并洞察政策导向。07年3月,发审委审议并通过了广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4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成为浙江首家a股ipo上市房企。另一家是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公司,致力于中等城市普通商品住宅开发的跨地区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在廊坊、沧州、蚌埠、南京六合、徐州等多个中等城市开展业务。
这两家企业得以成功ipo的共性,除了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要求外,大致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比如 2006年底,广宇集团总资产约24亿,荣盛发展总资产约28亿,基本都能进入“全国百强企业”;第二,企业近三年发展稳定,业绩较好,两家企业近两年的利润总额均在1亿元左右;第三,以开发普通住宅为主,经验丰富,项目分布于二三线城市,有上百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其中荣盛发展有近300万平米);第四,两家企业都是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与国家政策导向完全一致。
以上两家企业的成功之路,对于很多计划在内地ipo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急需融资的民营企业而言,具有很高的借鉴参考价值。当然,企业规模、实力,以及过去三年的经营业绩难以一蹴而就,但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企业产品线和发展方向要与政策导向紧紧相扣。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调控的区域重点是一线城市和其它房价增速过快的热点城市,向中西部、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应该成为企业进行外地扩张和全国布局的一个指导思想。二是现阶段发展普通住宅,尤其是中小套型、中低价格的住宅是中央倡导的方向,企业应该有意地储备和开发这类项目。
文章来源 http://plan.cu-mark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