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辅导
IPO上市辅导

 海外IPO折价原因分析

  ipo折价指的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价格显著地低于股票上市首日的交易价格。中国企业海外ipo也存在着显著的折价现象。ipo折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笔高昂的费用,那么为什么上市公司愿意以这么大的成本来实现上市呢?下面尚普咨询介绍下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和理论。

  以下以中国中国人寿为例,简单分析下中国企业海外ipo折旧现象。

  2003年12月17日、18日,中国人寿在美国和香港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约35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以后),成为当年最大的ipo。在纽约市场的发行价格为18.68美元,首日开盘价格为23.25美元,折价率为24.5%;在香港市场的发行价格为3.625港币,首日开盘价格为4.55港币,折价率为25.5%[1]。另外,国际配售部分获得24倍的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行部分超额认购高达168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以下是根据上面所说的理论所进行的一些分析:

  1.发行人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

  发行人比投资者掌握更多有关公司资产质量、盈亏状况以及发展前景方面的信息。这样理性的投资者为了使自己与低质量的ipo企业区分开来,就会刻意以比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股票。在这些模型中,质量较高的发行者刻意以比其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股票,意在击退企图模仿的低质量上市公司。

  2.承销商具备压低股票发行价格的自身利益动机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一场ipo交易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承销商、以及购买该股票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模型假设这三者之一拥有的信息要比其他两者多。学者们在这一模型下提出了许多的理论,而其中的“赢者的诅咒”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个。知情投资者只会购买合理定价的ipo,然而其他投资者却对于定价合理的ipo与定价过高的ipo无区别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在定价不合理的ipo市场中,股票全部被非知情投资者所购买。这样,非知情投资者就会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负的收益。当预期收益为负值时,这一部分投资者就会退出新股公开发售的活动。rock假设股票发行市场需要非知情投资者持续的参与,因而为了弥补这部分投资者由于投资偏差造成的损失,所有的ipo定价都必须以折价方式进行,以使得股票发行活动能够持续进行。

  2. 制度性解释

  许多人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跟制度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最主流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避免法律诉讼和维持价格稳定。

  前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之所以折价发售他们的股票意在减少未来由于股东对股票后市表现不满而提起法律诉讼的可能性。持后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新股折价发行有助于维持后市股价的稳定

  3. 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