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是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和健康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非常重要,下面是一篇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一、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情况

  公园名称

  申 请 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公园所属行政区域 (县一级行政区域)

  公园的地理坐标、四至界线和规划面积(经、纬度精确到秒;四至界线应以行政区界或明确的自然地形、永久性人工建筑物为基准;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点。含多个分散景区的应分别描述)

  公园内森林覆盖率 原始林面积 公顷

  次生林面积 公顷 人工林面积 公顷

  公园内林地面积 公顷 国有林地面积 公顷

  集体林面积 公顷 其它林地面积 公顷

  二、资源基本条件

  地文条件:(森林公园所属山系,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土壤及母岩状况及其对开展旅游的价值或影响)

  气候条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年气温变化,光照条件,年降水量、降雨日数及其分布,湿度状况,无霜期,霜冻期,年降雪期及积雪厚度)

  水文条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河流、水体的水文、水质状况)

  生物资源条件:(森林公园所属自然区系,森林植被特征,公园内主要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及生长状况;主要动物种类、分布情况及可见频度)

  *可另附纸

  社会经济条件:(森林公园的历史沿革,公园隶属,人口、民族、宗教状况;公园所在市、县近年社会经济状况,林业经济状况,市、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条件:(森林公园内外交通运输、水电、通讯状况,公园内食宿、医疗、商业等现状)

  三、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一)自然景观资源调查

  森林景观资源调查:(公园内山体植被垂直分布带或不同林分所构成的林层、林相景观的类型、特点及生长状况;森林与草原或草地、水体镶嵌分布形成的景观位置和规模大小;具有较高保护、科研、审美价值的森林植物种类、数量、年龄、分布、位置及生长状况,古树名木或重要景观树应标明高度和胸径等主要数据;宜林地面积、位置、立地条件;具有较高保护、科研、审美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栖息环境、经常出没地点、活动规律等)

  地貌景观资源调查:(公园内可供观赏和游憩的山峰、峡谷、奇石、溶洞、雪山、冰川遗迹、古生物遗存等地貌景观的名称、位置、特征和规模大小;应标明海拔、长宽高等主要数据)

  天象景观资源调查:(可供观赏的云海、雾海、日出、日落、佛光等天象景观的位置、规模与范围,观赏位置及时间)

  水体景观资源调查:(公园内可供观赏和游憩的湖泊、水库、瀑布、滩涂、河溪、泉水等水体景观的位置、特征和规模大小;应标明面积、落差、流量和长宽等主要数据)

  (二)人文景观资源调查:

  (公园内可供观赏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现代工程等的名称、位置、规模和特征;特色突出的民族风情、乡土民俗及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诗赋游记等的描述和记载;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纪念品的品种、产量及销售状况)

  (三)可借景观资源调查:

  (在拟设立森林公园范围之外,可借以烘托、陪衬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种类、名称、特点、观赏位置)

  (四)旅游开发条件调查:

  开发条件调查:(森林公园内、外部交通,旅游外部协作条件;公园所处的旅游区位状况,旅游大区近年游客流量、游客分析及经济收入;公园进入大区旅游网或串联进旅游热线的条件及可能性;地方政府及林业部门对开发森林公园的支持和重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不利因素分析:(不利于开展旅游的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环境质量、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应对措施)

  三、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依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拟建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逐项评价、打分,综合测评,评定该公园的质量等级)

  四、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录

  (一)森林公园内属国家保护的植物名录

  (二)森林公园内属国家保护的动物名录

  (三)森林公园区位交通图

  (四)森林公园景点分布现状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