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的背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但我国国有大型银行垄断的结构和中小民营企业银行融资困难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随着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银行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很自然地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产生了大量文献。其中,强调通过发展中小银行和金融结构来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的文献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为政府在银行兼并中的反垄断政策提供参考。
国内银行在企业银行融资方面多采用各形式的资产质押方式控制风险,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则在于科学的风险数据挖掘和分析。由此,我们能看到内外资银行在融资产品上的区别,如渣打银行推出的无抵押贷款,花旗银行在抵押授信的基础上会追加一部份信用贷款。但,尴尬的是银行很难拿到准确的行业和企业数据,政府部门数据不开放,企业数据难以相信,行业协会逐步在数据统计上失去发言权。“我们拿不到权威数据”花旗银行中国区市场总监许昌青说出了他的困惑。
中小企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就是企业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机构贷款。此外,抵押和担保贷款也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融资方式。同时,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差别也越来越明显,银行更多的关注经营效果好的中小企业,对于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现状并不理想的中小企业,则缺乏识别能力,使这类企业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即使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获得贷款。
尚普咨询调研表明在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业务中,10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需求最为紧俏,业务比例占80%以上。除此之外,小到20万,大到500万的资金需求都有。大部分来寻求担保的企业已经营一年左右,产品、市场都初具雏形,而且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贷款多是因扩大规模或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