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属于建设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的项目。近年来.中国建成的地铁线路来看,综合平均造价每千米在6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此巨大的建设投资对于目前中国的城市来说是难以负担的。于是地铁融资这个舞台开始崭露头角。
目前,第二批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在申报待批,已知有昆明、贵阳、南宁等省会城市外,还有东莞、宁波、无锡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而西部的乌鲁木齐也已在谋划地铁建设。在前两批地铁城中,除南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将特别享受到国家给予转移性支付的部分投资资金外,其他大多数城市都只能自己解决资金问题。
参照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经验,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式:政府投资,或者采取bot、ppp等市场化地铁融资手段。在专家看来,“政府+市场”恐将成为近期各地所采取的共同方式。北京地铁建设在奥运支线工程上尝试采取了bt(建设-转让)模式运作,即由招标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后由招标方进行回购。北京地铁4号线又采取了ppp模式,也是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中首个以公私合营的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的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ppp地铁融资模式是指基于轨道交通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特点,在投资上将公益性与盈利性部分定量分开,由政府负责公益性部分的项目投资,由社会投资者负责盈利性部分的投资并负责地铁的经营管理。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尚普咨询认为当前,北京地铁融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地铁运营公司必须在政府拨款之外千方百计地寻求多渠道的融资,并要自行解决偿还投资建设资金的问题。这些渠道包括企业投资、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国家银行的支持、轨道交通客流收入、土地开发的收益以及建成后的票务收入、物业经营和其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