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力量。其不仅能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强化市场的竞争活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研发出许多技术创新成果,而且由于其富有旺盛的活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从而也能大大削弱垄断体制和垄断行业的强度、扩大消费者的权益、填补大企业放弃生产的而又是国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低附加价值商品的空白,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提供者和一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但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均较小,生产设备和技术滞后,资金和人才相对匮乏,经营渠道不够通畅,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由此导致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是资金融通问题,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相关人士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是拥有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国家,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多,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据国家工商部统计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2013年底累计超过5800万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一般无法进入股市或债市进行直接融资。因此,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流动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