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融资模式受经济发展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各国的历史传统习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因素各异,各国也形成了不同的企业融资模式。在国际上比较成熟且有代表性的企业融资模式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主导型、以日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主导型模式,其中日本实行主银行制,德国实行全能银行制。
1、美国直接融资主导型融资模式
由于美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其资本市场相当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市场行为,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与从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融资。美国企业的资金有60%以上来自于内部融资,就外部融资来看,主要是发行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在证券融资中,不是主要利用股票,而是更多地利用债券融资。
2、日本主银行制度
主银行(main bank)体制是指银行对企业的人财物的处置权超出通常的债权范围,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着相当程度的主导作用。在主银行体制下,一个企业与某个特定的银行之间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该企业从其处获得的借款占该企业借款总额的比重最大。信贷关系只是企业与主银行之间诸多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银行在公司监控及公司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主银行不但对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还持有企业的股份,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者角度来看,他还监控企业,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发生问题及出现财务危机时进行干预。
3、德国全能银行制度
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与美国的分业经营银行制度不同,商业银行不仅可以提供短期的周转资金贷款,还发放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并从事企业证券投融资与信托业务。由于商业银行利用其良好的信用为企业提供承购股票、办理证券发行等服务,因此在德国根本没有证券公司生存的环境,银行以全能形式垄断全部金融市场业务,对企业融资起着支配作用。银行对企业的渗透与控制非常强,既促进了企业的集中与合并,也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在挽救处于财务困境的企业方面也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滞后,产权制约较弱。其原因是德国的银行融资成本较低且简便易行,而且银行业直接控制着企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并代理小股东行使投票权,这使得企业只好选择银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