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沈阳、合肥、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之后,11月12日,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举行的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也公布了听证结果:每立方米上调0.23元。此举表明,新一轮全国性气价上涨的序幕已经拉开。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资源节约,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决定适当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完善天然气相关价格政策和配套措施。”
刚刚跨入冬天的门槛,关于“气荒”的话题便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10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便在杭州组织召开迎峰度冬天然气保障协调会,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提醒说:“受新用户大量增加、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以及不确定的天气因素等影响,冬季用气高峰期保供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谈及近年来出现“气荒”的原因时用了四个字:“供需失衡”。据分析,造成供需失衡的根源,不是供应不足,而是下游市场需求迅速放大。有数据显示: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增幅在50%以上;南方大部分用上天然气的地区,近一两年内消费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
由海关总署今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证实,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呈现逐年扩大之势。由于中国自身储量严重不足,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随着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这给中国天然气供应增大风险。数据显示,2010年,天然气缺口将达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12.8%;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0%;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
目前,一些城市已陆续上调天然气价格。石油大学中国油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从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幅度来看,对遏制下游市场的无序扩张将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恐难以改变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供需困局,未来再次发生‘气荒’的风险仍然存在。”
董秀成建议,中国供气安全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在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即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的同时,更要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步伐,从源头上摆脱对国际天然气市场日益增长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