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风投蜂拥而至四川药企 不再只做原料提供商

关键字:【四川药企】 2010-11-26  字体大小:[ ]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60个生物医药项目成功签约,金额达73.37亿元。从输出原料到全产业链突围

  11月25日,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举行生物医药产业对接洽谈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从签约项目上看,直接输出原料的极少,不少企业到海外进行农业-工业-商业全产业链突围。四川药企已经不甘心只做原料提供商了。

  这可以解读为四川中医药业正在谋求产业转型。会上,60个生物医药项目成功签约,金额达73.37亿元。

  中国青蒿素 非洲本地化

  会上,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下了该公司史上对外合作最大单:他们将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一道把青蒿素产业在非洲本地化。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非洲,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每10秒就有一个孩子死于疟疾。由于药物昂贵,很多孩子得不到治疗。

  “要让非洲孩子吃得起药,只有一条路本地化。”代勇代表恩威集团前来签约。中国是青蒿素原产地,恩威集团的想法是到非洲建基地进行种植,建厂进行生产,建网络进行营销。“我们不愿只做原料提供商,全产业链征战海外才能谋求价值最大化。”代勇说,全产业链“出国”,可以把青蒿素成本降低到现在的20%。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天津生态城“跑马圈地”,意图把研发和生产基地拓展到沿海。要打开国际市场,降低物流很重要。一手忙“外”,另一手忙“内”。签约仪式上,他们和江油市签署协议,在江油建毒性中药饮片研发及生产基地。“只做产业链的前端不行。”他们也把眼光放在了全产业链上。

  看好中医药 风投蜂拥而至

  虽然是专业盛会,但来参会的并不都是业内人士。

  成都德同银科创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史敏林带着猎人般的目光而来,他想寻找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你看,在创业板、中小板,中医药行业占多大分量,他们体量大、发展好,是风险投资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史敏林看来,中医药投资回报高于普通制造业。

  昨日的签约仪式上,风险投资一共看中了9个项目,涉及医药产业园、制药及保健品、生物药肥等多个领域。其中,洋浦宏杰投资有限公司大方拿出大笔资金帮助神威药业[24.70 -2.56%]股份有限公司建医药产业园基地,创下风险投资最大单。

  会场外,更多风险投资也对四川中医药跃跃欲试。前不久,联想入川,除了电脑业务外,联想集团[5.15 -2.83%]总裁柳传志坦言想专注于中小型企业进行战略性风险投资,而医药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行业。

  银行的强势介入也让中医药产业不差钱。中国农业银行[2.64 -0.75%]已有多个分行对项目授信。包括广元分行、攀枝花分行、开江县支行都对中意的项目提供授信。

  破实验室之“墙”平台和企业对接

  对接不仅仅发生在项目和资本之间。签约仪式上,一批平台和园区也向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一边是生物医药企业需要仪器设备试验,却无资金购买;一边是科研院校大型仪器设备试验 “吃不满”……面对这样的供需窘状,如何打破横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藩篱”,让设备、市场、人才全面流通,平台承担着打破实验室之“墙”的责任。

  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在酝酿大动作。他们将整合全省资源,把中试车间、评价中心、实验基地等以往不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统筹起来在成都全域流通。该平台包含分析测试服务、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综合服务等子平台,整合以往“闭合”在各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研设备资源实现共享,并通过专项咨询服务专线,给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平台将最大程度整合并盘活在川离散的创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实现共享与公益服务。

  特写

  四面八方来川取经

  “中医是门科学,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把脉等方式又是一门艺术。”在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政府论坛茶歇上,文莱卫生部医疗服务司传统/补充和替代医学组组长蔡桂云博士说,此行目的在于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等进行一系列研究。

  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司司长维拉菀曾巴瑟特介绍了在国家传统泰医发展2007-2011年计划中,中医是要推广的替代医药之一,中医学被选择为泰国人民健康资料服务。“我们也和中国众多大学,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中国的中医药医生都是最棒的!”

  新西兰卫生部传统医药负责人戴维乔治更是用了“传统中医药对新西兰的重要性”这一标题开始自己的演讲,“如今在新西兰,已经有大约600名中医药医师。”戴维很看好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我们来川取经、寻求和四川的合作,并且引进更多来自中国的专家,未来中医药还有望进入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中。”

  羌族医生很打眼

  “你好,我是加拿大南方作物保护和食品研究中心的博里恩米高维。”11月25日,中医药科技大会开幕式茶歇时,成都羌医药研究所所长喏姿擀布仍忙个不停,不断有陌生人来交换名片、合影留念,这不,连老外都来凑热闹了。

  喏姿擀布一身大红的长袍,一顶毛茸茸的毡帽,确实惹眼。“作为羌族医生,我肯定要盛装出席。”喏姿擀布坦承,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羌族医学的发展。

  四川目前只有300多名羌族医生,专门研究羌医的核心专家只有3人,羌族医学的传承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险。目前,喏姿擀布正在挖掘整理文献,希望能够梳理出羌族医学的脉络,让羌族的“石病学”传承给后人,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

  速递

  中药企业开发出流动中药房

  本报讯 在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流动 (应急)中药房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关注。

  这种流动中药房以车载的形式,机动性强,可携带500多味中药,主要应用于应急救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送医下乡、野战医院等领域。

  主推“三园四中心”道地药材发展模式

  本报讯 “天下货药,集梓州……”这句史书记载的内容,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药材市场位于三台县的梓州药市。如今,从三台走出来的“三园四中心”道地药材发展模式,将成为全省推广的新模式。

  省农业厅副厅长付志康表示,今后我省将把“三园四中心”作为药材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在道地药材主产区大力推广。三园即良种繁育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综合利用示范园;四中心为产品宣传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商品化处理中心和电子交易中心。通过推广这一模式,三台县的麦冬产量已占到了全国的六成,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

  据悉,到2015年,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80万亩,总产量50.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9.6亿元。通过标准化的种植和现代化的交易,把川产道地药材打造成全国、全球放心品牌。

  天府生命科技园今年底投用

  本报讯 记者从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获悉,西部规模最大生物医药园区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将于12月投用,生物医药产业由此将再添核心载体。

  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用地111.3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囊括了7幢研发楼,1幢孵化楼以及配套服务楼等载体,以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研发、孵化为主,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产业增值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基础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下月能够全面开放。

  视线

  成都见证

  中医药惠及全人类

  从四川出发,一个发轫于此的国际中医药大会已经走过了三届。从最初的《成都倡议》,到建立传统医药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再到让中医药惠及全人类的健康,成都见证了中医药与世界 “靠拢”的步伐。

  中医药越来越国际化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沈远东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每年加拿大华人消费的天然保健产品约为15亿元,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2003年非典之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医对sars治疗安全有效,对中医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医学的现状,越来越呼唤中医药的加入。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的医疗费用只占gdp的11%,目前已增加到了17%,有预测认为,2028年美国的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现代生物医学越发达,对设备要求越高,对经济支撑力度要求越高,产生的医疗费用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学凭借治疗手段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治疗效果较确切的特点逐渐被纳入各国卫生保健体系。

  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司司长维拉菀曾巴瑟特表示,虽然西方医学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带来了巨额的费用。泰国也有传统的草药和实用按摩治疗,中医在泰国非常受欢迎。

  缅甸卫生部副部长班梭也说,中医药特别是中医针灸在当地大受欢迎。

  以成都为窗口通联全球

  “我们与成都的合作已有10年之久。”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会长杨国晋难掩兴奋之情:从1999年首次来川,双方就在人才、资源等方面找到了合作点。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窗口,将帮助中医药从四川这个“中药之乡”出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此次中医药大会期间,该协会已与川大华西保健食品公司签订了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在香港成立一家保健品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然后远销国外。

  杨国晋表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一直面临两大壁垒:一是“中国人明白,外国人不懂”,二是国外的准入门槛高。目前,中医药到国外市场只允许以保健品或营养补充剂的名义进入,去年加拿大已出台文件,中药可以天然药的名义进入该国市场,而四川的很多产品都具备了这一条件。所以该协会计划以加拿大为突破口,携手川药走向全球。

  除凭借“中药之乡”的金字招牌广招宾朋外,四川还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加强了与外界的互动。通过中医药大会这一平台,我省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日本等30多个国家开展了交流合作,并与荷兰、德国合作开展了中药品种的欧盟注册研究。地奥心血康胶囊生产线已获得欧盟gmp认证,有望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品种。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