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杜邦首提在华生物燃料计划 2013年或实现商业化

关键字:【生物燃料计划】 2010-11-3  字体大小:[ ]

  据悉,杜邦公司计划在中国商业化推广其纤维素乙醇及生物丁醇技术。这意味着在中国的生物燃料领域,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是杜邦公司首次在华公开其在生物燃料方面的计划。

  在生物燃料领域,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第一代生物燃料。这种技术因使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原料而广受诟病;纤维素乙醇属于第二代生物燃料。该技术的原来主要来自费粮食作物,比如秸秆、枯草、工农业废弃物等。与传统汽油相比,由于纤维素乙醇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0%,因而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

  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2亿辆,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将大幅上升。为此,中国已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行了积极规划。2007年,发改委曾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加上生物柴油利用量200万吨,总计替代约1000万吨成品油。因而各大在生物燃料方面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都看重了中国的潜在市场。目前,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和工业微生物制剂生产商诺维信公司已经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布局。该公司于今年5月底与中石化、中粮签署协议,将共同合作开发纤维素乙醇根据该协议,中粮与中石化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诺维信将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杜邦公司在生物燃料,尤其是纤维素乙醇及生物丁醇方面拥有自身的优势。该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开发纤维素乙醇,又开发生物丁醇的生产企业。2008年,杜邦公司与丹尼斯克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杜邦丹尼斯克纤维素乙醇公司,一起商业化推广纤维素乙醇。双方计划在3年内投资1.4亿美元,用于研发以多种非粮原料生产乙醇的技术方案。今年年初,该合资公司宣布位于美国田纳西州vonore的纤维素乙醇验证装置投产,已经开始生产出乙醇。杜邦预计在实现大规模生产后,可年生产25万加仑乙醇。

  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在纤维素乙醇领域的潜在商机大概有750亿美元。在中国,这种技术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随着杜邦在纤维素乙醇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该公司正亟不可待的希望在中国的生物燃料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纤维素乙醇由于使用的非粮食作物作为原料,因而转换成本相对较高,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虽然,纤维素乙醇在中国实现商业化面临着一些难题,但杜邦公司相关负责人却对此充满信心。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