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 (00005.hk,下称“汇丰控股”)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汇丰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hsbc private equity (asia) ltd.,下称“汇丰直投亚洲”]公告称,已经完成管理层收购(mbo),新公司将更名为汇睿资本有限公司(headland capital partners ltd.,下称“汇睿资本”)。
汇睿资本当日公告,交易从2010年6月7日起进行轨道,已于11月30日完成。目 前,汇睿资本的管理层通过一家spv(特殊目的公司)持有该公司80.1%的股权,汇丰控股则保留了19.9%股权。这一持股比例与6月最初披露的mbo 拆分计划基本一致,汇睿资本将延续之前的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两部分业务。
汇睿资本管理合伙人george raffini表示,共有17名原汇丰直投亚洲公司高管成为新公司持股人,原公司投资总监marcus thompson也将成为新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交易完成后,汇睿资本将继续管理总额近24亿美元的基金,汇丰控股仍将是汇睿资本旗下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之 一。
汇睿资本表示,公司管理的第五与第六只pe基金,将继续专注于亚洲地区的并购等投资机会,投资额度一般为4000万到1.5亿美元,而第二与第三只vc基金将继续关注亚洲地区高科技与高成长领域的风险投资机会,投资额度一般为1000万到3000万美元。
香港某大行知情人士透露,管理层获得80.1%股权的代价与之前的计划一致,为1880万美元,另外,独立后的汇睿资本将使得汇丰控股可以退出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行列,但汇睿资本所管理基金的约40%资金仍可能来自于汇丰控股。
银行pe分拆大势
2007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保罗·沃尔克出任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并主导2010年的新监管法案dodd-frank act出台,该法案包括以他姓氏命名的“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要求银行不得经营自营、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业务。这一要求,被视为法案核心。
kirkland & ellis international llp合伙人david patrick eich对本报表示,“历史上,商业银行分拆pe业务有多种原因,往往是出于商业或策略性的,分拆后可以使pe管理层对投资组合的管理需要获得更多的独立 决策权,而近期的一些分拆案一般是因为dodd-frank法案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进行了一些限制。”
早在2003年,汇丰控股就将其欧洲pe部门以mbo方式分拆,成立了montagu private equity,这个案例和汇睿资本类似。最终,montagu private equity管理层实现了80%股权控股,汇丰控股则保持20%持股至今。
汇丰直投亚洲也并非近年来唯一寻求拆分的区域。2010年6月,汇丰控股就计划将其直投部门的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东部分分拆,包括亚洲部门在内,选择mbo形式进行拆分的计划一共包含5个独立的部分。同时进行类似拆分计划的还有英国巴克莱资本及苏格兰皇家银行。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业界其实一直都默认了这一进程,george raffini从1989年加入汇丰直投亚洲,到如今可以独立出来并带领公司业务,情理之中,而沃克尔法则无疑让拆分进程更快。
他还表示,巴塞尔ii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风险资产敞口的限制更严,这种情况下,pe业务越来越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如巴克莱与汇丰银行,实际上就希望通过拆分其pe业务来提升一级资本比率水平。
2010年中期,汇丰控股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总资产为24185亿美元,其在全球的pe业务资产额达到88亿美元。沃尔克法则规定,银行投资于pe或对冲基金的上限为一级资本的3%。对于汇丰而言,亦即最多71亿多美元可用于pe投资。
该知情人士透露,银行pe业务领域的巨头高盛同样也在寻求拆分其据估计达820亿美元资产规模的pe部门。另一方面,第三方pe有限合伙人清楚的看到,银行系pe基金也有着很大的后续监管风险,而如果pe业务与银行本身互相分离,这个风险就不会存在。
在当前,亚洲地区仍然有为数不少的银行系pe在继续运营中,但由于沃尔克法则给予的2-5年时间时间表期限的存在,可以肯定,汇丰控股的pe业务分拆不会是类似案例中的最后一个。
david patrick eich认为,总体来看,分拆pe业务主要还是迎合监管要求,虽然会让汇丰控股丧失pe这一盈利业务,但对汇睿资本来说,其管理将更加独立与灵活,同时作为一家未上市公司,将更有效率,管理层方面也会由于自身控股,可能表现得比之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