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今天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社会科学长期以来完全由西方大学所主导的局面,正在为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所打破。这份题为《2010年世界社会科学报告:知识鸿沟》的报告对社会科学在世界各地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得出的结论为,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的社会科学正在迅速发展。
报告指出,虽然北美和欧洲出版的社会科学专业期刊仍占全球总量的75%,但2003年以来,中国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预算每年增长达15%—20%,而过去十年中,巴西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数增长了近两倍。不过,报告也显示,尽管新兴国家社会科学的势头令人刮目相看,但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在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方面还存在着巨大差异,总的来说,一个国家越贫穷,其社会科学就越薄弱。
报告说,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出版的期刊占全球期刊量的三分之二,而美国一国出版的期刊就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全球社会科学专业期刊中有85%以上是部分或全部用英文发表的,在现已发表的论述中,数量最多的是关于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就地区来说,文章发表数量增长最强劲的是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分别增长了74%、58.4%和56.7%。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国家受苏联解体的影响,不仅研究人员年龄老化,研究人员的数量也在减少,而且俄罗斯的大学目前也很难再吸引到新的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人才外流,例如,在美国工作的经济学博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而社会学博士中的五分之一也是在美国以外出生的。
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主席赫尼斯表示,全世界接受训练和从事研究的社会科学家的人数在增多,社会科学家的工作领域在扩大,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公共管理、商业企业和所有重要的社会机构,社会学家还在促进公众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着气候变化、经济危机、贫困和传染病等一系列重大挑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仅有自然科学还不够,还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应对这些复杂问题,目前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社会科学。然而,由于各国在研究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科学做出的贡献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