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东芝与富士通发布声明合并手机业务

关键字:【富士通 东芝 手机】 2010-7-1  字体大小:[ ]
6月17日,总部均在东京的东芝与富士通发布声明称,二者已决定将合并它们的手机业务。新公司将于10月1日成立,富士通将控有大多数股权(约为70%到80%),新公司将占据日本市场18.7%的份额,成为日本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夏普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为26%)。

  二者的合并为所有位于第二梯队的手机生产商提供了一个范本—面对行业颓势,一部分厂商将选择扩大规模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另一些厂商则将干脆地卖掉手中的烫手山芋。

  因为执行了独特的手机通信标准,日本网络与其他国家并不兼容,这也就导致日本手机很难销往其他国家地区。所以一旦日本市场出现萎缩,手机厂商的风险系数将比其它地区更大。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指出,日本手机出货继2008年锐减30%,去年继续下滑12%。而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加上薪资停滞限制消费支出,在截至3月份的2010财年里,日本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到3444万部。

  与此同时日本手机市场不再水泼不进。苹果iphone及其他厂商的智能手机开始受到日本消费者追捧。在上个财年中,日本市场售出的新手机总计为3400万部,苹果手机仅占了约5%,这几乎与东芝的占有率持平。

  和在其它市场一样,苹果的进入也侵蚀了原有手机厂商的利润。

  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一直被认为是应对危机的一种立竿见影的方式。2008年4月京瓷与三洋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手机,2009年9月nec、卡西欧和日立宣布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手机都是这种思维的先例。目前日本手机企业已经从2007年的10家下降到6家。

  问题是,合并并不总能带来转机。2001年索尼与瑞典的爱立信公司合作成立索尼爱立信公司,随后凭借抓住音乐手机的先机,二者曾一度成为全球销量第三的手机公司;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抓住智能手机的发展浪潮,索尼爱立信目前困难重重。

  对于两家公司来说,合并可以摊薄开发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但索尼爱立信的例子证明,更重要的是抓住手机发展的未来趋势。

  富士通的优势在于手机移动软件、防水和防尘设计、指纹扫描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而东芝则有lcd显示屏的资源。这些资源听起来都不错,不过,在业务合并之前,两家或许可以考虑先开发一个不错的手机软件商店,再通过这个平台笼络住用户—这也是目前这个行业最流行的做法。

  公司面对行业衰退时的战略

  按照“竞争策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讨论夕阳产业的战略,通常锁定在解散或收割战略,但是经理人还应该考虑领先群伦与寻找利基等两种方案。

  01领先群伦

  依循市场占有率领先战略的公司,会试图借由成为夕阳产业中少数几家留存的厂商之一,而获得平均水平以上的获利能力。

  02寻找利基

  此一焦点战略的目标是,找出夕阳产业的一个产业区间,设法让它维持稳定的需求或缓慢衰退,而且保有高获利的结构性特色。厂商要做的是,收回在其他产业区间的投资,先发制人攻占这个产业的强势地位。

  03收割

  为了增加现金流量,管理层在利用过去良好商誉而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减少或大幅裁减新的投资,或删减设备维护费用,并降低广告与研究经费。

  04迅速解散

  主管这么做是因为他假设产业一开始衰退就展开行动把公司出售,比日后才解散变卖,或跟随着一连串的解散行动之后,将能收回更多的投资。愈早卖掉一些行业,潜在买主对未来需求可能大幅滑落的不确定性就愈大。

  那些同样面临选择的公司

  诺基亚:调低了第二季度业绩预期。被认为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没有对抗苹果黑莓的适当策略。它应该采取领先群伦与寻找利基并用的措施。

  摩托罗拉:明年一季度等待分拆。对摩托罗拉这个大公司而言,它们正在选择收割策略,这是明智的。

  索尼爱立信:持续亏损,并传言爱立信有可能撤资。对它来说,寻求更高的出货量已经没有意义,寻找利基、找到合适的利润区间更适合它。

  三星:老牌厂商中是为数不多的在智能手机风潮中转型较好的。它可以寻求与lg或者其他厂商的合作,提高出货量,采取领先群伦的策略最适合它。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