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21日达到首次临界。
快中子反应堆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形成的核燃料闭合式循环,可使天然铀资源利用率从压水堆的约1%提高至60%以上,同时还能让核废料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由于利用率的提高,相对较贫的铀矿也有了开采的价值,这将使世界可采铀资源增加千倍。发展和推广快堆,因此被认为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问题。
据了解,目前中核集团已初步建立起钠冷快堆技术的研发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掌握了快堆物理、热工、力学以及总体、结构、回路、仪控、电气设计技术,取得了以钠工艺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申请了百余项专利。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快堆有近200多个系统,设备达7000多台套。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
在工程设计方面,实验快堆也取得了多方面突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非能动事故余热排出系统;自主完成了反应堆换料系统设计。
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是中核集团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的重点,该堆采用已在美、法、俄、日等国家有多堆运行经验的钠冷快堆技术,其热功率为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
建造实验快堆是我国快堆发展第一步。未来中核集团将加快推进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示范快堆的建造,推动我国铀钚混合燃料制造技术等配套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