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华永道和毕马威相继发布报告显示,经过低迷的一年半后,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投资者和境内投资者并购交易活动总量,相较于2009年上半年(近三年最低点)反弹了26%。
在中国境内今年上半年共公布的1884宗并购交易中,交易金额超过5亿美金的有22宗,而2009年上半年有17宗。2010年上半年最大一宗国内并购交易,是中国移动以58亿美元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份。
而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跨境并购发达经济体企业总量排名中,中国列第三,39宗,达到历史最高峰;东南亚经济体为47宗,印度为50宗。
毕马威香港企业财务并购咨询服务主管方思礼(jeremyfearnley)表示“相对于发达市场,新兴经济体重拾并购交易信心的步伐快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兴经济体拥有充裕的资金。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持续迈向工业化发展和大力投资于基建,中国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源丰富的国家本身往往都是新兴市场,因而令e2e的并购交易大增。”
中国胃口偏向发达国家
相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放缓的并购势头,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兴趣正在回升。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大增,2010年上半年7宗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去年同期只有3宗。2010年上半年公布的海外并购交易量为99宗,延续了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开始的增长趋势。
就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有关部委公布了14宗资源行业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最大一宗是中石化以47亿美元向conocophillips购入加拿大syncrude公司9%的股份;另外一宗大额海外并购交易是中投公司再次投资加拿大pennwestenergy公司,累计投资额达12亿美元。澳洲仍然是资源行业海外并购交易活动的主要目的地,非洲大陆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于中国的投资。
普华永道认为,海外并购活动的增长率虽已见历史高位,但预期将持续升温。除资源行业外,机器设备、汽车和高科技的海外并购活动比例将有所增加。
普华永道中国区私募基金主管鲍德暐表示:“中国的投资者已然拓宽了并购的行业领域,足迹亦遍及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成熟市场。资源行业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这也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高需求量相一致。”
根据毕马威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发达经济体的跨境并购活动增加到243宗,同比增加了19.11%,比2009年下半年则上升了25%。
相较起来,发达经济体对新兴经济体的跨境并购活动增加到748宗,同比增加了24.25%,较2009年下半年增长仅9%。
毕马威英国新兴市场组主席iangomes表示:“在双底衰退与主权债务问题的阴霾完全消散之前,发达经济体内的许多买家不会轻言重新启动并购活动。”
并购新路线:从境外到境内
中国并购活动的反弹,不仅表现在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上,中国境外投资者和境内投资者并购交易活动总量,也已基本回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毕马威报告显示,在政府政策以及国内消费的驱动下,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型向服务型转变,故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并购活动保持活跃。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2009年的数据,中国的服务业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而美国则为77%,这意味着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方思礼认为,“新兴市场的国内消费是一大诱因,我们持续看到消费者对西方产品与品牌的需求有所增加,中国企业务求收购成熟的西方品牌以便在本土市场销售有关产品。”
而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并购活动的复苏主要归功于境内投资者并购活动增加,境外投资者并购交易活动,仍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但亦已呈现出明显的恢复迹象。
2010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资本在内的财务投资者交易活动,基本与2009年上半年持平,境外财务投资者仍然聚焦于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面,国内的人民币基金募资总额也创历史新高。2010年上半年,境内财务投资者公布的交易量大约是境外同行的三倍。
傅振煌表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也将继续增加,而投资将集中在高新科技制造业、受益于中国国内消费增长的相关行业、新能源和环保行业。”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