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互联网扎堆境外上市反思:被吸血是必须的学费

关键字:【互联网扎堆境外上市】 2011-1-21  字体大小:[ ]

    本周,b2c网站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与投行人士之间的“微博骂战”硝烟散去,但有关投行与企业之间的纷争令人深思。目前,中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境外上市,一些互联网上市公司高管们认为,国内融资渠道仍不太通畅,本土优秀高科技企业只能远走他乡,被国际投行“吸血”也是必须付出的学费。 

  反思一被“吸血”是中国企业该付的学费? 

  去年,中国企业在美国ipo数量达到了34家,创下历史纪录。其中融资额排前三的均是互联网企业。迄今,百度、新浪、腾讯和阿里巴巴等30多家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境外上市,而在境内上市的只有乐视网等几家。 

  为何中国企业喜欢扎堆到成本较高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甘愿受国际投行们“压榨”呢?北京安翔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愿认为,目前中国对企业上市有较严格的要求,不少中国互联网企业虽能达到要求,但苦于有更多的企业在前面排队等候,部分企业则是财务状况无法满足国内上市条件,中国企业只能选择“出海”。 

  黄河愿认为,国内的投资机构对该产业的前景判断以及对风险的评估整体上不如国外的投行,这也使得国内较少有风投机构愿意扶持中国的it企业,给了国外投行很多的机会。 

  既然选择去美国上市,你又不熟悉当地情况,因此被人“吸血”,也是中国企业要付出的学费。 

  反思二 本土投行靠得住吗? 

  与当当网股票在美国被贱卖相比,国内企业ipo则是另一副光景:多数新股发行价高高在上,购买者仍趋之若鹜。但不少人士认为,本土投行一样有潜规则,虽然发行价偏高,却屡屡破发,受伤害的还是股民和企业。 

  还有人说,即便中国真的出现世界一流投行,他们不也得为长期伙伴基金着想吗?一样会压低发行价,因为企业和基金都是投行的客户。还有人说,定价对投行来说是个技术活,国内投行水平与国际投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不少上市企业高管们在微博中称:既然你选择在美国上市,就要认可中间的规则和成本。黄河愿称,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行,他们本身就是通过帮助企业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而获得自己的收益,投行本身也是要盈利的。 

  记者观察: 

  微博成企业斗法场 

  微博近期成为企业公关和澄清的工具,近来企业间将斗法的阵地摆上台面,在微博上开战。微博上老总们毫无顾忌地频频开炮,甚至有意无意地泄漏公司的“大动作”,这样的案例在微博上屡见不鲜。李国庆炮轰投行过后,当当网赶快声明称李国庆在微博上发表的创作为个人文学爱好,与公司行为无关。 

  网络的虚拟性让这种斗法多了一丝诡谲,事件主角到底是其本人还是有人操作很难说清。(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