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境外百亿股权投资基金将入沪

关键字:【股权投资基金】 2011-1-7  字体大小:[ ]

  一边是嗅觉灵敏的境外股权投资机构(pe)和大量活跃资金,一边是高新技术等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富矿”——让境外投资团队和资金直接进场,到中国发掘培育一批行业翘楚,这即将成为现实。记者昨天从市金融办获悉,上海将在全国率先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而这背后,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敢“闯”、敢“创”的大胆突破。

  引进国际知名的基金管理机构,将充裕的境外资金投资于国内未上市企业,不仅能给境内pe行业带来先进的国际金融投资理念,培养出一批顶尖金融人才,更能让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从而向国际金融中心目标迈进一大步。在这个过程中,谙熟国际产业投资规律的“伯乐”,将为上海乃至全国“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觅得更多“良驹”。

  但现实的障碍是,国际pe大腕们进来,须按照国际惯例设立合伙制企业。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三种:独资、合资、合作。合伙制于法无据,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更无从谈起。

  上海如何取得突破?市金融办、市商务委等部门积极开展外资pe试点工作制度设计的当口,去年3月1日,商务部发文明确:外国企业或个人在境内可以投资设立合伙制企业,而对外资能否设立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仍无明确规定。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指出,外资pe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面临的新事物,必须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办法去“闯”,去“创”,创新就是在审慎基础上不断勇于突破、敢于“试错”的过程,上海有过放开内资pe工商注册的先例,可以试一试。第二天,也就是去年3月2日,复星凯雷股权投资(普通合伙)企业在沪成立,成为外资在国内设立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的第一例。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按照我国现行规定,境外资金进来必须投资于实体企业或项目,而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的境外资金依然被挡在门外。与其坐等政策放开,不如主动寻求突破。在市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市金融办联合本市12家相关部门研究试点方案和计划,并专程三赴北京汇报,积极协调沟通,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

  外汇管理部门提出,境外资金频繁进出,如何切实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经过反复研究,市金融办、市商务委等部门会同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等迅速拿出对策:在成立试点联席会议制、联合监督外资pe投资投向的基础上,引入托管银行作为境外资金进出的第三方托管,对资金运行全过程实行监督。完整的试点思路和操作方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自此,参与试点的境外股权投资性基金有了一条投资境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直达通道”。

  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透露,市金融办、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和上海外管局等14家相关部门将成立联席会议,可操作性实施细则即将下发,试点工作即将启动。据测算,参与此次试点的境内外资金总量可达数百亿人民币,按照目前单个科技型企业每笔平均千万元的银行贷款额计算,获得试点资金支持的企业可以达到数千家,将有力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