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企业在融资市场上的强势表现,已经开始让不少投资大佬变得谨慎起来。
某pe合伙人薛凯认为,pe/vc的这轮泡沫已被越吹越大。“现在入股的pe值一般都在15倍上下,而不少拟融资的企业甚至把行业里已上市企业的pe值作为对标。有些企业开出的价格简直让我看不懂。”
薛凯曾经接触过一家生物医药的企业,对方直接报出100倍的pe,而这个数字的参考依据就是依照业内已上市企业的pe价格。虽然这个天价在当时吓退了薛凯,但最终还是有pe接盘了这个项目。
“纵使企业缺钱也不会自跌身价,总有吓不怕的pe会往里冲,毕竟现在市场不缺资金。”薛凯直言,“以前企业融资时会把投资机构的品牌、能给企业提供的帮助等一系列附加值因素放在首位考虑,但现在直接就是比对价格,往往就是价高者得。”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ceo陈颉表示,从2009年国内创业板启动到2010年下半年,中国企业的融资数量、融资规模都创下了全球之最。“目前境内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差不多在12倍,而境外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则在3.5倍左右,而这也是众多企业选择在国内上市的主因。”陈颉表示。
chinaventure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投资机构通过50家企业ipo实现129笔退出,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为9.08倍,相比上季度增长46.7%,继2010年下半年投资回报率下滑后再次出现回升。
“目前一个合格的人民币基金5年的投资回报合理的范畴应在5倍,美元基金则在3倍左右。” 薛凯说,对比这样的一个倍数,他把现下的这种“扭曲”现象视为一种投机行为,而整个投资行业的暴利时代已逐渐趋于结束。“企业估值的走高,也在无形中推高机构投资成本。如果现在谁再往里砸钱的话,到时候会死得很惨。”薛凯断言,“现在这种热潮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三年。”
事实上,市场的变化已开始传导出一些信号。今年4月以来,创业板已确定发行市盈率的股票共13只,最高发行市盈率为67倍,最低46.6倍,平均为59倍,而去年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1倍,4月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比去年降低了27%左右。
达晨创投合伙人晏小平告诉记者,由于这种二级市场泡沫化态势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所以一级市场的市盈率还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但这种阶段性的现象会随着市场修复机制的完善得到改变,最终投资行业的利润将趋于平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