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股近期频频遭遇“破发”甚至中止发行窘境,使得将ipo(首次公开发行)作为退出主渠道的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亦开始降低回报预期。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常春藤资本即表示,旗下人民币基金今年将至多投资10个项目,但预计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更趋理性。
常春藤创始合伙人付磊周一在接受路透专访时称,公司主要投资于成长期的企业,单个规模约为5000万元人民币,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有几家技术型公司在深圳证交所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此外,公司今年将募集新一期美元基金,但暂未有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计划。
“目前第二只人民币基金投资了还不到50%,所以今年没有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计划,但是将募集新一期美元基金,”但他并未透露具体规模及募集时间表。
付磊并表示,未来公司仍将重点关注消费等内需驱动行业,以及技术驱动型的新商业模式,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清洁技术。
常春藤资本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上海,目前拥有30多名员工。公司旗下管理着一只美元基金,现已全部投完;以及两只人民币基金,其中一期和二期规模分别为5亿和近10亿元。截至目前,常春藤已在国内投资了20家公司,其中四家已成功通过ipo退出。
未来回报率将更趋理性
近期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估值已普遍较前期偏低,并频频跌破发行价。市场咨询机构清科最新报告指出,创业板上市企业净利平均增长不到境外的三分之一,预计这将逐步影响到专注于後期项目pe的收益,不过长远来看,则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付磊认为,新股市盈率降低很正常,是市场的理性回归,“希望随二级市场市盈率理性回归,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
而中国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亦终于由二级市场蔓延至一级市场。八菱科技此前即因询价机构不足,成首只中止发行a股,预示着持续20年的新股发行"皇帝女儿不愁嫁"局面正接受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中国新股破发已屡见不鲜。如5月发行的27只新股,有10只在首日上市时即跌破发行价,虽然这些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6。39倍,已较1月份的73倍明显下降。
付磊并指出,中国的上市审批对盈利成长性有要求,所以很多公司在上市前就把潜力都挖掘出来了,导致上市後後劲不足,这肯定会影响到私募股权投资的回报率,预计未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将为30%-50%。
数据显示,5月15家vc(风险投资)/pe支持企业ipo,共计发生38笔ipo退出,涉及35家vc/pe机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为8。15倍。
不过付磊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对投资回报的预期普遍过高,对于行业内排名较为靠前的投资公司来说,“40%的长期回报率应该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