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银行渐成PE募集重要渠道 选GP技术成新考验

关键字:【PE募集重要渠道】 2011-6-3  字体大小:[ ]

  在狂欢的pe市场中,银行也不愿落下。

  银行逐渐成为近期pe募集的一个重要渠道。近日,继鼎晖投资通过银行向投资额度在千万级别高端客户募集之外,中担投资旗下的pe基金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们新募集的基金有一小部分也是通过银行渠道募集。

  事实上,在通胀预期强烈以及市场多种投资渠道表现低迷的情况下,银行客户希望银行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作为另类资产配置的pe产品,逐渐从浮出水面,走进大众。

  尽管低调,在尝试多年之后,民生银行、招行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等成立专注的团队在做pe业内的银行也开始被大家所熟知。

  在目前pe投资未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上市公司时,如何选择好的pe产品,挑选成熟的gp(基金管理人),成为考验各家银行pe团队的新考验。

  银行成为客户的风险过滤器?

  pe在国内历史比较短,被大众所认识是在2009年创业板推出之后。对于pe行业了解的人并不多,银行也不例外。

  但是创业板的造富效应让原本私密性的pe在中国开始流行。“全民pe”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端个人客户纷纷开始涉足pe投资。

  从第三理财机构诺亚财富成长就可以感受到,诺亚是国内很基金募集的重要渠道。最近,包括信托公司内更多机构参与分食这块蛋糕。

  银行不得不快速出手。日前,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总经理周宏亮在陆家嘴论坛上就表示:“股权投资pe农行一直在推,只要客户有想法,银行想办法为它服务。”

  周宏亮提到几种类型,有的可以叫做产品,有的可以叫服务,有的可以叫做提供信息。过去说,产品就是自营和代销的,除了自营和代销还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信息服务,银行有资源,可以把很多投资者的信息告诉客户,也回避了一些监管,让客户自己决策判断,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

  无论何种方式,pe基金看重的还是银行拥有的大量高净值客户资源。通过银行募集是pe基金最基础的需求。

  银行无论是简单的供销pe产品还是深度介入产品的开发,都难逃脱渠道的身份,其背后都考验着银行的智慧,选择什么样的gp同行。

  pe在银行理财系统内,属于另类资产配置的范畴。具有高风险、流动性差的特点。银行能否成为客户过滤风险器?

  大家都想通过pe来赚大钱甚至是快钱,这是一种错觉。在pe界混迹十多年老江湖说:“其实很多pe收益并不高,年收益在20%左右,甚至还有亏损的。”

  纵横合力执行董事总经理于公也表示:“pe的高收益并不是大概率事件,遵循二八法则,只有少数的才可能赚钱。”

  实际上,pe是所有理财产品中流动性最差的一款产品。它的存续期“5 2”或者“7 2”,在国内也有变形,最短也在5年以上。pe是封闭式的基金,存续期间不可续回,不可流通,周期长,通常是按“334”的比例分别注资,适合“闲钱”投资。虽然国外有lp(普通合伙人)的流转市场即权益转让市场,但在国内还没有做起来,想投资后两三年就收回来并不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pe通过ipo退出平均获利3-5倍,通过并购退出1-2倍,综合来看,年内部收益率(irr)在25%-40%。

  金融界pe资讯创始人杨青认为,选择pe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她成功地帮助过鼎晖投资、东方富海等知名的投资机构募集过资金。“在我们接触的投资人当中,很多都是买给他儿子的。银行在参与过程,也应该要跟客户强调pe产品的独特性。”
12下一页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