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项目 >> 正文

证监会严查创业板突击入股 发行市盈率降至36倍

关键字:【创业板突击入股】 2011-9-20  字体大小:[ ]

  创业板推出近两年来热点不断,部分创业板企业业绩低于预期,实际上市门槛较高,“三高”问题突出,定位出现偏差,突击入股现象普遍等。在创业板开板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证监会2日召开媒体通气会,就此进行了一一回应。

  自身特点决定其业绩波动性大

  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刚刚落幕,创业板企业的数据并不乐观。统计显示,创业板已上市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9%,低于主板的水平,一些企业甚至出现利润明显下滑,与创业板“成长性”的定位不符。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部分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或季节性因素,业绩出现了较大波动,从根本上讲,这是由创业企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该负责人说,创业板企业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同时伴随规模小、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业绩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同时,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成长阶段不同,难以期望所有创业板企业在某一时刻都同样地保持成长。此外,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创业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业务发展等方面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出现业绩变化甚至经营失败的情况都是可能的。

  证监会没有变相提高业绩门槛

  尽管创业板规定的“净利润500万”“营业收入增长率30%”的最低门槛并不高,但实际上市的创业板企业规模往往大大高于这一标准。业界由此质疑,创业板没有起到支持创业企业的作用。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表示,创业板设立以来,证监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核,不存在变相提高业绩门槛的情形。

  关于其中原因,这位负责人说,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从创业板设立以来情况看,这些企业逐步成为创业板市场发展初期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保荐机构从自身情况考虑,在推荐企业时也往往优先推荐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相信随着创业板市场的稳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创业板发展壮大。

  平均发行市盈率已降至36倍

  创业板上市初期,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等“三高”问题突出。随着市场走弱,不少创业板企业股价下跌,跌破发行价的公司比比皆是,投资者面临较大风险。

本文来自:尚普咨询 隶属于投资项目栏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战略合作 - 成功案例 - 相关文章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渠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