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接融资的迅猛发展,将商业银行逼到墙角,“投行化”趋向日益明显。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银行投行化阵营扩大,除工行、建行等“老兵”之外,中行、光大、民生、兴业、招行等“新兵”也加入其中,且初尝甜头。
9月19日,招行公司部总经理张健称,该行2010年推出一项内部称为“千鹰展翼”的创新成长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计划,实质是将传统信贷与新兴投行业务嫁接,特别开展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为企业提供非公开募集的股权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客户数已达到1431户,我们已成为2011年上市企业中44家的ipo资金监管行,市场占比达28%。”
上半年,兴业银行也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出“芝麻开花”中小企业上市成长计划,服务模式类似。截至6月末,加入该计划的客户有62家处于上市辅导阶段,7家通过上市辅导,21家已上报证监会,4家通过证监会审核待发行,27家已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该行行长李仁杰近日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说,直接融资步伐可能要比想象快得多,这预示着商业银行也势必与时俱进。
正值投行化蔚然成风之际,建行深圳分行与新星化工公司就“期权财务顾问协议”爆出法律纠纷(本报8月13日9版《银行曲线直投争议》一文曾予报道),给业界沉重一击。多名银行管理人士对记者坦言,银行“贷款+股权选择权”曲线直投模式不可取,存在利益输送嫌疑,今后“投行化”的方向还在于为企业成长提供多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保守与激进派对垒
商业银行投行江湖风生水起,在对垒中分化为“保守派”与“激进派”,前者以招行、兴业为代表,后者以工行、建行为代表。
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加之资本市场的发展,让各家商业银行看到了成长型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
“事实上我们很早就关注到这一趋势,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在于新兴产业,如果银行还是盯着传统的中小企业,一定会有问题,总体风险会上升。”张健说。
有鉴于此,2009年招行开始研究新兴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模式,2010年从战略上系统推出,提供融资现金管理、理财、供应链管理、跨境贸易和投资、上市顾问等多方面服务,还包括重要的私募股权融资。
“每年选出1000家创新企业,三年共3000家。”张健说。选择的标准包括,拥有自主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有较好的成长性;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已实现盈利或未来盈利预期高速增长;具备未来上市潜力。
标的企业选出后,招行就和pe合作,为企业前期引入资金。pe投资某些项目的同时,招行会同步提供贷款,投贷结合。“目前合作pe已敲定240家左右,双方转介,共享资源。”张健说。
不过,与此前进入市场的其他银行不同,招行并不期望从pe投资企业套现获利。“利益来自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张健称,招行提供三种类型的产品,即新兴产业融资产品、投贷结合产品、夹层融资。目前,该行在进行“贷款+选择权”联动产品探索,正整合相关部门研究夹层融资产品,力争成为银监会夹层融资产品的试点银行。
商业银行投行江湖风生水起,在对垒中分化为“保守派”与“激进派”,前者以招行、兴业为代表,后者以工行、建行为代表。
工行深圳分行于2007年率先推出“中小企业上市一路通”产品,引领风气之先。根据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深圳工行提供“创业之路”、“成长之路”、“上市之路”、“卓越之路”四个服务解决方案。工行深圳分行与华润信托签署探索以股权信托投资基金的模式开展pe主理银行业务,同时还与工银国际、标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等形成了直投合作机制,探索开展对签约客户的股权直接投资。
建行2008年设计“期权财务顾问协议”,可令缺钱企业在让渡一部分股权收益情况下顺利获得融资;今年1月初,中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中银融智顾问服务”业务,协议约定随着企业上市、业绩增长,中行可在一定时间内按规定价格受让一定数量股权,分享企业所持股权增值的溢价;光大银行南京分行也曾开展“贷款+股权选择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