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2014年版负面清单”昨天凌晨如期推出,全新的31条“进一步扩大开放措施”也随之浮出水面,涉及服务业领域14条、制造业领域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这标志着商贸物流、会计审计、医疗、一般制造业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将很快在自贸区内展开,有利于自贸试验区抓住国际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发挥好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试验田”作用。
针对这场新一轮的“开放试验”,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昨天做出了全方位解读。
炒金如何赚钱专家免费指导
银行黄金白银td开户指南
银行黄金白银模拟交易软件
集金号桌面行情报价工具
服务业新增14条措施
事实上,建立自贸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下一轮对外开放做一个试验,通过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将对中国开放格局带来深刻影响。自去年9月底挂牌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23项措施均已可实施。截至目前,已有244个项目落地,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更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服务业开放领域,今年自贸区又新增了14条开放措施,包括航运服务领域6条、商贸服务领域3条、专业服务领域4条、社会服务领域措施1条。戴海波表示,这些开放措施既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也突出了航运、贸易等自贸试验区的主导产业。
在顾军看来,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将有力促进自贸试验区服务功能的提升,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此次在商贸领域取消了对外商投资邮购和一般商品网上销售的限制等;在物流领域放宽了一些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商独资从事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允许外商独资从事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等;在会计行业,允许取得中国会计师资格的香港、澳门专业人士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医疗领域,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最低投资总额和经营年限的限制。
制造业开放突出“研发”
“自贸试验区制造业扩大开放的主要考虑是,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对外资开放,有利于营造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顾军表示。
制造业领域的14条开放措施中,有5条注重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包括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从事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的制造与研发;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豪华邮轮、游艇的设计;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船舶舱室机械的设计;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修;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投资于高速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配套的乘客服务设施和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有利于产业能级的持续提升。
戴海波表示,制造业整个产业链中的高端部门非常适合在自贸区发展,比如企业总部、研发部门等,“这次在制造业扩大开放措施更聚焦于设计和研发,体现了我们对附加值高的制造领域的引导。”
吸引外资投入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业扩大开放方面,此次“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地方铁路及其桥梁、隧道、轮渡和站场设施的建设、经营”,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的开放;在采矿业扩大开放方面,注重新技术的开放应用,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勘探水平。
下一步,上海将与商务部联合报请国务院,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31条扩大开放措施涉及的相关行政法规。戴海波表示,自贸区将抓紧探索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估,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