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沿江经济和长江航运的发展,三峡河段的水上运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三峡、葛洲坝两坝过坝货运量已于2011年双双过亿吨,并且三峡蓄水成库后,航道条件得到改善,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过闸货船平均额定载重吨位由2003的1040吨提高到2013年的3759吨。因三峡、葛洲坝船闸门槛水深及引航道水深条件限制,深吃水大型船舶不能满负荷过闸,部分船舶受利益驱动为过闸谎报、瞒报吃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通航建筑物的安全。当前通航管理部门对船舶实际吃水的检测与复核,仍然依靠人工方式,检测技术落后:一是无法做到对每艘船舶都进行快速、准确检查,二是无法目测水下船体的“特殊结构”。因此,通过提高现代化检测技术手段,提升检测能力,减少通航船舶通过通航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保障通航建筑物的安全,势在必行。
日期,长江航务管理局在宜昌组织召开了《三峡通航船舶吃水检测设施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长江航务管理局规划基建处、三峡办、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各业务部门,《报告》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
项目主要在葛洲坝下游、三峡大坝上游各建设1套船舶吃水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单波束传感技术,检测上下行船舶的吃水状况和收集反馈船舶几何参数等信息。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首先对报告进行了详细汇报,来自长江海事局、长江船舶设计院、长航集团、北京圣华安造价事务所、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从总体方案、机械电气、提升传动、金属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好的专业意见以供编制单位完善报告。长江航务管理局与会领导对报告从必要性、建设方案与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与指示。
下一步三峡通航管理局将配合督促编制单位,尽快按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后上报交通运输部,以争取早日获取批复,开工建设,发挥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