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勘察、讨论,《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及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6月13日通过了专家组评估,并形成专家组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芜湖市实施跨江联动、提高我国南北通道运输能力,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技术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沿线城镇化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组认为工程建设工期4年是合适的,并建议加快前期工作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争取早日开工。
跨越天堑成重要通道
根据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可研报告,大桥是规划的商合杭铁路及芜湖城市跨江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客运专线、轨道交通、市政道路于一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桥主桥采用高低塔桁梁斜拉桥,长度为1232米,铁路桥面为四线铁路,公路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道。
专家组评估意见认为,建设商合杭铁路对于构建华东地区南北向第二客运通道,完善区域快速客运网,提高商合杭铁路通道客货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商合杭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先期建设对推动实施商合杭铁路、确保未来商合杭铁路的建设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目前的过江通道已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将制约芜湖长江两岸的互动发展,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建成后将是芜湖城市总体规划中最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过江通道之一,主要承担芜湖市区与江北之间的过江交通功能,作为城市东部一条内部过江通道,快速连接了城市的江南和江北部分,加强了城市的跨江交通架构。大桥的建设将对芜湖市实施跨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选址确定弋矶山桥位
根据长江芜湖段的河势、通航条件、城市规划以及铁路线路条件等情况,《可研报告》重点对弋矶山与四褐山桥位进行了研究,并推荐弋矶山桥位。该方案获得了专家组的肯定。
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弋矶山桥位河道单一顺直,主流稳定,河床断面变化较小,远离分流口、汇流口及易变洲滩,深槽区位于河床右侧,变化较小,航道条件较好。芜湖综合交通规划中的汽车轮渡处过江通道位置基本吻合,且芜湖岸可利用原火车轮渡线引入车站,线路对城市没有产生新的分割,芜湖客站改造工程已经实施,采用弋矶山桥位,进站线路能与芜湖客站预留的商合杭车场顺利对接,线路顺直、运营长度最短,能充分利用城市配套设施,投资省,且芜湖客站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有利于吸引客流。
同时,专家组参照近几年在建(拟建)的荆岳铁路公安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连淮扬镇客专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工期均约4.5—5年(含站后工程),认为《可研报告》中本工程建设工期4年(不含轨道及站后工程)是合适的。
城区路网将高架衔接大桥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作为重要的过江通道,还将具备市政道路的功能,如何同江城现有道路衔接,也是评审重点考虑的问题。专家认为,《可研报告》中的接线方案,符合《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1-2030)》,基本合理。
根据《可研报告》,结合芜湖市区南北向交通需求情况,南北向长江路同步建设高架系统,其与公铁大桥公路桥之间采用全胡同立交衔接,以满足节点中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需求。为尽量减少拆迁、节约工程造价,立交形式采用“双苜蓿叶+双迂回定向”形式,西向北、北向东流向采用双苜蓿叶匝道,布置于拆迁量较小的东南、西南象限;南向西、东向南流向采用标准较高的迂回定向匝道。由于公铁大桥公路桥面标高较高,为满足高程衔接需要,同时避免匝道交通频发进出对主线交通的干扰,公路桥及长江路高架两侧均设置集散匝道,立交匝道均与集散匝道衔接,并通过集散匝道进出主线。为充分利用长江路高架分担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在赤铸山路南侧、赭山路北侧各设一对上下匝道,满足该区域与城北、城南之间的交通联系需求。银湖路作为越江交通的次要疏解通道,通过其西侧一对上下匝道与公铁大桥衔接,受公铁大桥公路桥面标高现状,该上下匝道将与立交匝道组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