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公布的《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显示, 2014年起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只要未来产业项目足够创新,都将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支持。《政策》显示,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
为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不少项目都将受益——对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并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支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以及新服务模式应用与示范推广,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正在积极开拓市场的企业注意了,企业申请并获得国内外市场准入认证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支持。包括:生命健康企业获得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欧盟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和ce(欧洲统一)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涉海企业获得abs(美国船级社)、dnv(挪威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等国际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航空航天企业获得美国faa(联邦航空管理局)、easa(欧洲航空安全管理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