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无止境,开展工作讲方法。大同市政务服务中心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永不满足的追求,积极查找服务环节“短板”,整合资源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条龙”服务新机制,有力提高了政务审批效率。
一窗联动,服务提速,确保审批快一点。各个政务审批窗口有许多环节交叉事项,如果没有统一协调机制,很可能因衔接不畅形成“服务死角”,造成推诿扯皮。为此,服务中心设置了一个“联审窗口”,人员由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各联审部门窗口代表组成。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过程中,由联审窗口统一受理申请、统一组织协调、统一现场踏勘、统一联合审图、统一联合验收、统一验票发证、全程负责与相关联审部门的业务联系以及协调运转、跟踪督办和结果反馈,直至项目审批办结。
两集两到,服务提效,确保衔接紧一点。“两集两到”即两集中,两到位。就是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本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集中,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向政务大厅集中,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人员到位、授权到位。市编办、市法制办对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再次进行法律确认,市政务大厅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及时调整办公用房,确保审批工作正常运转。今年1月开始,全市本级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4个单位进驻政务大厅,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常驻大厅的首席代表。新机制下,相关审批职能部门按照“载体明确、归口负责、联动配合、协同有序、规范公开、责任落实”的要求,即各司其职,又并联办公,办事人员不再需要多点跑审批,只要到服务中心就能办结所有事项。
三级并联,服务提质,确保效率高一点。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集中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及中介技术服务事项,构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建设项目进入并联流程后,各部门提前介入,创造条件进行联合审查,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技术服务三级同步并行办理。政府开通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分管副市长每周到政务大厅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工程审批问题。中心还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分为项目预审、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五个阶段,各联审部门、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每个阶段按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配合联审窗口履行相应职责,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审批事项。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新机制给建设单位带来“三大便利”:一是突破分阶段审批,对各个阶段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可提前介入、并行实施。二是前置审批时间,压缩建设项目办理总时限,跳出了将建设项目办理全过程总服务时限限定在145个工作日内的弊端。三是推出预审模式,对存在前置条件但对部门审查在技术上不存在关键影响的,按已取得前置许可的假设先行审查。